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终年九陌行,要路迹皆生。
苦学犹难至,甘贫岂有成。
病携秋卷重,闲著暑衣轻。
一别林泉久,中宵御水声。
白话文翻译:
整年在九条陌路上行走,所有的路途都留下了痕迹。
苦心学习却仍然难以达到目标,甘于贫困又怎能有所成就?
病痛缠身,秋天的衣服变得沉重,闲暇时却轻装穿着夏衣。
自从与林泉分别已久,午夜时分只听到御水的声音。
注释:
- 九陌:指的是九条小路,象征着人生的多条道路与选择。
- 要路:重要的道路,指生活中的关键选择。
- 苦学:努力学习,表达了追求知识的艰辛。
- 甘贫:甘愿贫穷,意指对物质的放弃。
- 病携:身患疾病,指身体的困扰。
- 秋卷重:秋天的衣服沉重,暗示身体的不适。
- 中宵:午夜时分,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御水声:指水流声,可能是回忆中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典雅,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乔在秋季时的感慨。他可能面临人生的困境,思考自身努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对自然的思念。
诗歌鉴赏:
《延福里秋怀》透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索。诗中开篇以“终年九陌行”点明诗人走遍了许多道路,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但却依然感到迷惘和困惑。第二句“苦学犹难至”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但现实的艰难让他感到无比疲惫。诗人对贫穷的甘愿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物质的超脱,但这种超脱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成就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身体的困扰,诗人以“病携秋卷重”描绘了自己因病痛而感受到的沉重,而“闲著暑衣轻”则显示出他对往昔轻松生活的怀念。这种对比更突显了他在秋季的孤独与苦闷。
最后一句“一别林泉久”传达了他对自然的思念,而“中宵御水声”则在寂静的夜晚中打破了孤寂,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使身处困境,自然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响,给予他一点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年九陌行:漫长的年头里走遍了许多路,暗示诗人经历的丰富与复杂。
- 要路迹皆生:每条重要的道路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经历。
- 苦学犹难至:即便努力学习,依然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艰辛。
- 甘贫岂有成:甘于贫穷又怎能有成就,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与成就的思考。
- 病携秋卷重:因病痛而感到沉重,传达出身体的无奈与负担。
- 闲著暑衣轻:闲暇时却穿着轻便的夏衣,暗示对过去轻松日子的怀念。
- 一别林泉久:与自然景观的分别已久,表达出对自然的思念。
- 中宵御水声:在夜深人静时听到水流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存在与对生命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道路比作“九陌”,形象地表达选择的复杂。
- 对比:通过“病携秋卷重”与“闲著暑衣轻”的对比,反映出身体与心灵的矛盾。
- 意象:使用“林泉”和“水声”作为自然的意象,传达对自然的思念与依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对知识追求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内心的孤独。诗歌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个人与自然、内心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陌:象征人生的多重道路与选择。
- 秋卷:与季节相关,反映诗人的身体状态和内心感受。
- 林泉:自然的象征,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念。
- 御水声:水流声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陌”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多条人生道路
C. 自然的景观
D. 远方的梦想 -
诗人对“甘贫”的态度是?
A. 渴望财富
B. 超脱物质
C. 追求名利
D. 无所谓 -
“病携秋卷重”中的“病”指的是什么?
A. 心灵的痛苦
B. 身体的困扰
C. 情感的纠葛
D. 学业的压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乔的《延福里秋怀》与杜甫的《秋夕》同样表达了对秋季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歌更加沉重,含有国事忧心,而张乔则更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