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12:31

落花寒食送郎时,涩舌莺雏语较迟。

长歌短曲郎都解,只学郎声唱竹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二
落花寒食送郎时,
涩舌莺雏语较迟。
长歌短曲郎都解,
只学郎声唱竹枝。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送别爱人,正是落花飘散的时节;
小莺的鸣叫也因为害羞而显得迟钝。
无论是长歌还是短曲,爱人都能懂得;
我只学着爱人的声音来唱这竹枝曲。

注释:

  • 落花:指春天花朵凋落的景象,暗示离别的伤感。
  • 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习惯在这一天禁火冷食,象征悼念先人。
  • 涩舌:形容鸟儿刚学唱歌时的笨拙。
  • 莺雏:小黄莺,代表着青春和美好,传达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
  • 长歌短曲:长的歌曲和短的曲子,象征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纪念介之推,其间有禁火的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先人的缅怀。这里,诗人用寒食节的意象来映衬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乔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转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送别时,也许是因为作者的朋友即将返回吴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二》以其清新自然的语汇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细腻情感。开篇以“落花寒食送郎时”引入,落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愁苦,寒食节的节日氛围更是增强了这一情感的沉重。接着,诗人以“涩舌莺雏语较迟”描绘了小莺初学鸣唱的情形,暗示着自己在离别面前的羞涩与不安。

随后,诗人转而以“长歌短曲郎都解”表达出对爱人的深情与理解,无论是长短的曲调,爱人都能领会其间的情感,这一部分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默契与情感共鸣。而最后一句“只学郎声唱竹枝”,则是诗人以唱竹枝曲的方式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的愿望。

整首诗体现了离别的哀愁与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一份深切的情感纽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落花寒食送郎时:在寒食节这一天,花瓣飘落,寓意着离别的时刻。
    2. 涩舌莺雏语较迟:小莺因刚学鸣叫而显得笨拙,暗示诗人对离别的羞涩与不安。
    3. 长歌短曲郎都解:无论是长歌还是短曲,爱人都能理解,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4. 只学郎声唱竹枝:诗人只想模仿爱人的声音来唱竹枝曲,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莺的鸣叫比作自己在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 拟人:小莺的“涩舌”描写,使得它像人一样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呈现出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伤感与珍惜,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着离别与时光流逝。
  • 寒食: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纪念与哀思。
  • 莺雏:象征青春与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初学的稚嫩与无助。
  • 竹枝:作为歌曲的载体,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2. 诗中“小莺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A. 高兴
    B. 羞涩与不安
    C. 忧伤

  3. “长歌短曲郎都解”中,诗人想表达的是什么?
    A. 爱人的理解
    B. 自己的情感
    C. 音乐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系列作品,展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音乐之美。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乔的《竹枝词送人还吴 其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离别主题上有共鸣,但前者更细腻、温婉,后者则显得更为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竹枝词的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