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11 16:53:36意思解释
满庭芳
作者: 厉鹗 〔清代〕
原文展示
屋借峰围,径随泉改,过桥别是深清。阑干十二,真在镜中行。不道黄衫去久,风前树犹带茶声。江南好,莬裘似此,何用买倾城。携朋。春已谢,梅丸缄怨,蕉纸书情。任阴阴隔叶,啼老吴莺。明日片帆催发,幽崖畔正有云生。句留住,簟纹设否,容我听调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山峰环绕的屋子,小路随着泉水的流动而改变,过桥后是一片清澈的水域。栏杆上有十二个景致,仿佛在镜子中行走。我并不在意那位黄衣女子离去多时,风中树木依旧带着茶的声音。江南的风光真好,像这样美丽的地方,何必去花重金购买倾城之貌。和朋友相聚,春天已经过去,梅花含愁,蕉叶上写满了情意。任凭阴影在叶间交错,老吴的莺声依然在啼唱。明天小舟催促出发,幽深的山崖旁正有云雾升腾。请留住这句诗,问你是否在纹理的蒲席上,我想听你弹奏筝曲。
注释
- 屋借峰围:房屋被山峰环绕。
- 径随泉改:小路随着泉水的流向而改变。
- 阑干十二:可能指的是栏杆的数量,暗示景致的壮丽。
- 黄衫:指代某个女子,可能是作者心中的爱慕之人。
- 莬裘:指美丽的事物,含有柔软的感受。
- 梅丸缄怨:梅花的花蕾含着怨恨,表明春天的凋零。
- 蕉纸书情:蕉叶上书写的情意,隐喻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抒情的词作,诗中描绘的景象清新脱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通过“屋借峰围,径随泉改”,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恬静、悠然的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的美丽山水之中。尤其是“风前树犹带茶声”,细腻地表现了春风拂过树木时所带来的自然声音,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对黄衣女子的怀念与思念交织在一起,“不道黄衫去久”,不仅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而“江南好,莬裘似此,何用买倾城”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强调了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繁华之间的对比,暗示着对物质财富的超脱与追求精神世界的向往。整首词在抒情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屋借峰围:房屋被山峰环绕,意在表达自然的保护与包围感。
- 径随泉改:小路随着泉水的流动而改变,暗示环境的变化。
- 过桥别是深清:过桥后是一片清澈的水流,渲染出宁静的意境。
- 阑干十二,真在镜中行:栏杆上有十二个景致,如同在镜子中行走,带有梦幻色彩。
- 不道黄衫去久:不在意那位身穿黄衣的女子已经离去很久,表露出内心的孤独。
- 风前树犹带茶声:风中树木依旧带着茶的声音,表达了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如“阑干十二”暗示景致的多样。
- 拟人:如“风前树犹带茶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声音。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展现了诗人的工整与对仗功力。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以及对物质财富的超脱。整体情感基调深邃而细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宁静,给人一种安全感。
- 泉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黄衫女子:代表着失去的爱情或情感的寄托,带有淡淡的哀伤。
- 茶声:代表着自然的声音,体现出生活的细腻与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衫”指代什么? A. 一位女子
B. 一件衣服
C. 一种风景 -
“江南好,莬裘似此,何用买倾城”这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物质的重要性
B. 自然美胜于外貌
C. 对金钱的追求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A. 山峰与泉水
B. 黄衫与梅花
C. 吴莺与蕉纸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满庭芳》,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庐山谣》更多地表现了壮丽的山河,而《满庭芳》则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