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出樊笼,赠京兆刘法司》
时间: 2025-01-26 04:3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出樊笼,赠京兆刘法司
作者:马钰 〔元代〕
掣断名缰,敲开利锁,忻然跃出樊笼。
无拘无管,纵步任西东。
自在逍遥活计,占无为清净家风。
无情念,亦无憎爱,到处且和同。
不唯身坦荡,心中豁畅,性上玲珑。
更不搜婴姹,坎虎离龙。
方寸澄清湛寂,得自然神气和冲。
神仙事,何愁不了,决定赴蓬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名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轻松自在地生活的状态。作者借用“掣断名缰”和“敲开利锁”来形象地表达自己摆脱世俗羁绊的决心,随心所欲地游荡于天地之间,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诗中提到的“无为清净家风”体现了对清静无为生活的追求,而“无情念,亦无憎爱”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超脱与洒脱。最后,诗中提及的“赴蓬宫”象征着追求精神的自由,向往更高的境界。
注释:
- 掣断名缰:掣断指的是切断,名缰即名声和权势的束缚。
- 忻然:欢喜、愉快的样子,表示一种心情的轻松。
- 无拘无管:没有拘束与管束,形容自由自在。
- 无为清净家风:强调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
- 方寸澄清湛寂:心中安宁而清澈,形容内心的宁静。
- 赴蓬宫:蓬宫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或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道教思想的追随者,崇尚清静无为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他的诗作常体现出道家哲学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面对权力与名利的诱惑,许多人渴望逃离这种束缚,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超脱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表现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即以“掣断名缰,敲开利锁”开始,生动地描绘出他对名利束缚的拒绝,展现出一种洒脱与勇敢。诗中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贯穿始终,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自在逍遥活计,占无为清净家风”,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描述,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在无为而治的思想下,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决定赴蓬宫”结束,给人留下了对超脱与理想境界的无限遐想。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掣断名缰,敲开利锁:表示诗人决意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
- 忻然跃出樊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欢快地走出束缚。
- 无拘无管,纵步任西东:强调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存状态。
- 自在逍遥活计,占无为清净家风:追求无为、清净的生活理念。
- 无情念,亦无憎爱,到处且和同:内心的超脱与与人为善的态度。
- 不唯身坦荡,心中豁畅,性上玲珑:身心的畅快与灵性之美。
- 更不搜婴姹,坎虎离龙:不再追求五欲之乐,远离险恶之地。
- 方寸澄清湛寂,得自然神气和冲: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
- 神仙事,何愁不了,决定赴蓬宫: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掣断名缰”和“敲开利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诗人借用道教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樊笼:象征束缚与限制,代表世俗名利。
- 蓬宫:象征理想的超脱与自由,代表道教的理想境界。
- 无为:道教思想的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放下执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通过“掣断名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自由的追求
- C. 对他人的羡慕
-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赴蓬宫”象征着__。
- 答案:追求理想境界或精神自由。
-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仗手法。 (对/错)
-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由与人生的态度,但更侧重于对豪情的抒发;而马钰的《满庭芳》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研究》
- 《道教文化与元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