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27 04:10:39

江干住,愁比水烟浓。

朝见浪花遥处白,暮看渔火暗边红。

消息隔飞鸿。

思往迹,世事损欢悰。

前后高楼分好月,东西翠竹引清风。

说梦有凉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作者: 何振岱 〔清代〕

江干住,愁比水烟浓。
朝见浪花遥处白,
暮看渔火暗边红。
消息隔飞鸿。
思往迹,世事损欢悰。
前后高楼分好月,
东西翠竹引清风。
说梦有凉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的感受,忧愁的心情如同浓厚的水雾。早晨看到远处浪花泛起的白色,傍晚则看到渔火映红了岸边。思念的消息如同飞鸿一般遥远,回首往昔,世事却让人感到欢愉的减少。前后的高楼间分隔了美好的明月,东西两侧的翠竹引来了清风,梦中传来凉爽的虫鸣。

注释:

  • 江干:江边。
  • 愁比水烟浓:忧愁的感觉比水上的烟雾还要浓厚。
  • 浪花遥处白:远处的浪花泛着白色。
  • 渔火暗边红:傍晚渔船上的火光映照在暗处,显得红艳。
  • 消息隔飞鸿:思念的消息如同飞过的鸿雁,无法传递。
  • 思往迹:思念过往的足迹。
  • 世事损欢悰:世事使人的欢愉减少。
  • 前后高楼分好月:前后高楼之间的隔阂,使得明月分隔。
  • 东西翠竹引清风:东西两侧的翠竹带来了清凉的风。
  • 凉蛩:指秋天的虫鸣,给人带来凉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振岱,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透出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江边的环境,诗人在此处感受到孤独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何振岱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浓烈的忧愁与思念之情。全诗以江水为背景,勾勒出一个忧伤而美丽的画面。首句“江干住,愁比水烟浓”,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绪,浓郁的忧愁仿佛化成了水雾,笼罩在心头。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用“朝见浪花遥处白,暮看渔火暗边红”展现了一日的景象变化,早晨的浪花与傍晚的渔火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飞鸿传递的信息遥远而不可及,进一步加深了思念的情感。最后,通过“前后高楼分好月,东西翠竹引清风”的描写,诗人将清风与月亮的美好与隔离的悲伤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对情感与景象的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干住,愁比水烟浓:诗人在江边驻足,感受到的忧愁比水面上的烟雾还要浓厚,突显了内心的沉重。
  2. 朝见浪花遥处白:清晨看到远处的浪花泛起白色,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3. 暮看渔火暗边红:傍晚时分,渔船上的火光在暗处显得红艳,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温暖的氛围。
  4. 消息隔飞鸿:思念如飞鸿般遥远,无法得到回应,突出离别之苦。
  5. 思往迹,世事损欢悰:回忆往昔,世事的变迁使得欢愉减少,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6. 前后高楼分好月:高楼之间的隔阂让美好的月光变得遥不可及,暗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7. 东西翠竹引清风:翠竹的存在带来了清凉的风,象征着自然的安慰。
  8. 说梦有凉蛩:梦中传来的虫鸣,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清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水烟,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
  • 对仗:如“前后高楼分好月,东西翠竹引清风”表现了工整的格律美。
  • 意象:运用了自然景象如江水、浪花、渔火、竹林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清晰。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人生的无常。
  • 浪花: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的一面。
  • 渔火:象征着孤独和温暖的对比。
  • 高楼:隐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翠竹: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慰。
  • 凉蛩:象征着秋天的清凉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早见浪花遥处白”指的是哪个时间的景象?
    • A. 早晨
    • B. 傍晚
    • C. 正午
  2. “消息隔飞鸿”中的“飞鸿”指的是什么?
    • A. 鸟类
    • B. 一种信件
    • C. 牵挂的思念
  3. “前后高楼分好月”中,诗人想表达的是什么?
    • A. 高楼的美丽
    • B.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C. 月亮的亮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苏轼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但苏轼的风格更为豪放,而何振岱则更显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