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论彭十,怨粉与啼香。
绝艳公然推独步,
若言持律已迷方。
岂可拟南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彭十(指的是彭德怀),表达了对美人(“怨粉”)和香气(“啼香”)的怨恨。美丽的事物在世上显得格外突出,仿佛她们在走路时无人能及。如果说持有某种规矩,恐怕已经在迷失方向。难道能用南唐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事物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彭十:指彭德怀,近代著名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怨粉:指美人的妆容,表达对美的怨恨或不满。
- 啼香:比喻香气,暗含一种忧伤的情感。
- 绝艳:形容极其美丽,出众的样子。
- 持律:遵循某种规范或准则。
- 迷方: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 南唐:指历史上南唐国度,代表了当时的文化和美的标准。
典故解析: 南唐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小国,以其繁荣的文化和诗歌闻名。诗中提到的南唐,暗示了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和标准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是一位活跃于近现代的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严谨而富有个性,常常融入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现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世态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具有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的诗作。作者通过对彭德怀的讨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诗中提到的“怨粉与啼香”,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美丽的事物常常会引发嫉妒与怨恨,这种情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绝艳公然推独步”一句,强调了美丽事物的独特与出众,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美丽是无法被忽视的。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句“岂可拟南唐”中,流露出对当时美的标准和文化的怀疑,暗示着社会的变化与个人的迷惘。
整首诗通过对美与丑、对荣与辱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论彭十:开篇即提到彭德怀,暗示其在当时的重要性。
- 怨粉与啼香:表达对美的嫉妒或怨恨,暗示美丽背后的复杂情感。
- 绝艳公然推独步:强调出众之美,似乎在说美丽是无法被掩盖的。
- 若言持律已迷方:反思遵循规范的盲目性,表达对固有标准的不满。
- 岂可拟南唐:质疑用古代的美学标准来评价现代的事物,体现出时代的变化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与香气比喻成一种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增强了诗的深度,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与丑、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彭十:象征着历史和权力。
- 粉:象征美丽与妆饰,反映社会对美的追求。
- 香:象征着美的存在,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怨粉与啼香”中“怨粉”指的是什么?
- A. 对美丽的赞美
- B. 对美丽的嫉妒
- C. 对香气的喜爱
- D. 对历史的怀念
-
“岂可拟南唐”中提到的南唐代表了什么?
- A. 传统的美学标准
- B. 现代的社会现象
- C. 个人的情感
- D. 对历史的批评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其语言更加柔美,情感更为细腻。
- 杜甫的《春望》则更注重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苦楚,与《望江南》的情感基调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精华》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