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八》

时间: 2025-02-04 16:27:44

桂林好,山水冠神州。

七子诗坛高桂岭,二湖烟月伴榕楼。

天地锦囊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八
作者: 黄咏雩

桂林好,山水冠神州。
七子诗坛高桂岭,
二湖烟月伴榕楼。
天地锦囊收。

白话文翻译:

桂林真美,山水在全国独占鳌头。
七位诗人齐聚于桂岭,
二湖的烟雾与月光陪伴着榕树楼阁。
天地的美好都在这里被尽收眼底。

注释:

  • 桂林好:指桂林的美景,山水俱佳。
  • 山水冠神州:山水在整个中国中名列第一。
  • 七子诗坛:指诗坛上的七位杰出诗人,可能是特指某个历史或文化背景中的七位重要人物。
  • 高桂岭:桂林的高山,象征着文化的高峰。
  • 二湖烟月:指桂林的两个湖泊,烟雾弥漫,月光照耀的美丽景象。
  • 榕楼:指以榕树为背景的楼宇,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天地锦囊收:将天地的美丽景色都收纳在心中,形容诗人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结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64年,正值中国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桂林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追求,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文化盛景的自豪。诗的开头“桂林好,山水冠神州”直接表达了桂林的独特魅力,突出了其在中国山水之中的地位。接下来提到的“七子诗坛高桂岭”,不仅是对桂林文学氛围的赞美,还隐含着与历史上著名诗人群体的关联,增强了文化的厚重感。

“二湖烟月伴榕楼”描绘了桂林湖泊和建筑的和谐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天地锦囊收”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美丽景象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仿佛将这些美好都收纳在心中,留作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林好,山水冠神州:直接称赞桂林美好,强调其山水风光在全国的独特性。
  • 七子诗坛高桂岭:提到著名诗人,暗指文化的高峰。
  • 二湖烟月伴榕楼:描绘湖泊与榕树楼阁的美丽景象,展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 天地锦囊收:表达对美景的珍惜与感悟,象征着心灵的富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林的山水比作神州的冠冕,突出其美丽。
  • 对仗:如“烟月伴榕楼”,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夸张:如“天地锦囊收”,强调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桂林自然风光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文化、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山水: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壮丽。
  • 七子诗坛:象征文化的繁荣。
  • 二湖烟月:体现了自然景色的诗意和梦幻。
  • 榕楼:象征人文的气息和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子诗坛”指的是: A. 七位著名诗人
    B. 七座山峰
    C. 七种花卉

  2. “天地锦囊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景的珍惜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3. 桂林在诗中被称为: A. 山水之乡
    B. 神州之冠
    C. 文人雅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山水之美。
  • 杜甫的《望岳》:展现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诗词对比

  • 黄咏雩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咏雩更侧重于描绘具体的山水景观,而李白则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均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