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2-04 15:36:19

花墩下,琴雅发深心。

笛谱钓船秋瑟响,浙中一例是南音。

今日几人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花墩下,琴雅发深心。
笛谱钓船秋瑟响,
浙中一例是南音。
今日几人听。

白话文翻译:

在花墩下,琴声优雅,深情款款。
笛声伴随着钓船的秋风,悠扬而动听,
在浙江,只有这一种南方的音色。
如今有多少人能听懂呢?

注释:

  • 花墩:指一种用花装饰的墩子,常见于江南水乡,是一种雅致的景观。
  • 琴雅:琴声优雅,形容琴曲的高雅和深情。
  • 笛谱:笛子的乐谱,指笛声的旋律。
  • 钓船:指用来钓鱼的小船,常见于江河湖泊。
  • 秋瑟响:秋天的瑟声,瑟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象征深沉的情感。
  • 南音:指南方的音乐,通常以柔和、婉转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生活在江南地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美。

创作背景:

这首《望江南》写于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思念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变迁,传统文化面临失落,作者以此诗表达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望江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的韵味,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开篇“花墩下,琴雅发深心”,营造出一种静谧、雅致的氛围,琴声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触动。接着“笛谱钓船秋瑟响”,诗人通过笛声与钓船的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场景,似乎可以听到那悠扬的笛声在秋风中回荡,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今日几人听”,则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失落,似乎在问如今还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欣赏这些美好的音韵。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墩下,琴雅发深心:描写在花墩下,优雅的琴声深情地流淌,暗示着内心的情感。
  • 笛谱钓船秋瑟响:笛声与钓船的结合,描绘了秋天的宁静,音色清脆悦耳。
  • 浙中一例是南音:指出在浙江的南方音乐,强调其独特性。
  • 今日几人听: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对传统音乐欣赏者的稀少,寓含惋惜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发心,强调其情感。
  • 对仗:如“花墩下”和“钓船秋”,形成对称美,增强节奏感。
  • 拟人:笛声与秋瑟似乎有生命般,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音乐和江南美景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缺失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墩:象征着优雅和美丽的环境。
  • :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 :象征着音乐的清新与灵动。
  • 钓船:代表着江南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景。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墩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景物
    C. 一种食物

  2. 诗人对“南音”的感慨是怎样的?
    A. 认为其美妙
    B. 认为其稀少
    C. 认为其无趣

  3. “今日几人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疲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如梦令》 by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江南春》:同样描绘江南景色,但更强调春的繁华与生机。
  • 《如梦令》: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风格更为婉约。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