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姚守清李守静》
时间: 2025-01-26 04:43:35意思解释
满庭芳 赠姚守清李守静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休将清净,却做寻常。可凭秘密仙方。书夜行持,决要万事俱忘。奈何从前熟景,便时时斗乱心肠。常断制,似两家征战,各举刀枪。剿尽尸虫猿马,处无为无作,无事之乡。常应常清常静,常得嘉祥。更凭真慈相助,行功成得赴蓬庄。乘云去,访重阳师父,师祖纯阳。
白话文翻译:
不要把清净的心境当作寻常。可以依靠一些秘密的修行方法。夜间修行,决意让万事都抛诸脑后。可惜熟悉的场景,却总是让我的心肠动荡不安。常常思虑,像是两家在交战,各自挥舞着刀枪。要剿灭心中的杂念,才能达到无为无作的境界,进入无事的乐土。常常保持清净安静,常常会得到吉祥的兆头。更要依靠真诚的慈爱来帮助,努力修行最终能够达到蓬莱仙境。乘着云去,拜访重阳的师父,师祖纯阳。
注释:
- 清净:指心境的宁静无杂念。
- 仙方:指修道的秘法。
- 无为无作:道教哲学中的一种境界,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
- 嘉祥:指吉祥的预兆。
- 蓬庄: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重阳师父:指道教中的人物,重阳是指重阳节,常与长寿、长生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活跃于道教文化领域,作品多涉及道教哲理及其修行方法。他的诗歌风格常表现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清净与无为的生活理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友人姚守清和李守静的赠送,反映出诗人对道教修行的感悟与体会,体现了他对内心清净及外界纷扰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教思想为核心,表达了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外界纷扰的反思。开头便以“休将清净,却做寻常”引入,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净是多么重要。接着,诗人提到“秘密仙方”,暗示了修行的技巧与方法,这里隐喻了道教的深邃智慧。随着诗句展开,诗人对内心的斗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运用“斗乱心肠”、“两家征战”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内心对平静的渴望与外界诱惑的冲突。
在后面的部分,诗人描绘了理想的境界:无为无作的“无事之乡”和常得“嘉祥”的乐土,充分体现了道教“无为而治”的理念。最后的“乘云去,访重阳师父”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道教高人、长生不老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实践,传达出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将清净,却做寻常:劝诫他人不要忽视内心的清净。
- 可凭秘密仙方:可以借助一些不为人知的修行方法。
- 书夜行持,决要万事俱忘:夜间修行,想要忘记所有杂念。
- 奈何从前熟景,便时时斗乱心肠:熟悉的场景却总让人心烦意乱。
- 常断制,似两家征战,各举刀枪:内心常常感到矛盾,像是两方在交战。
- 剿尽尸虫猿马:要剿灭内心的杂念。
- 处无为无作,无事之乡:达到一种无为的理想境界。
- 常应常清常静,常得嘉祥:常保持清静,才能获得吉祥。
- 更凭真慈相助:依靠真诚的帮助。
- 行功成得赴蓬庄:努力修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 乘云去,访重阳师父:乘云而行,寻访道教的高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矛盾比作“两家征战”,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无为无作,无事之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和对外界干扰的反思,表现了道教哲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净: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刀枪:象征内心的斗争与冲突。
- 无为无作: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休将清净,却做寻常” 的意思是? A. 不要把清净的心境当作平常
B. 清净的心境很普通
C. 清净是修行的目标
答案: A -
“剿尽尸虫猿马” 中的“尸虫猿马”象征什么? A. 外界的纷扰
B. 内心的杂念
C. 生活的苦难
答案: B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追求
B. 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C. 友情的价值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庭芳》都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理想修行状态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元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