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赓禁体雪韵》

时间: 2025-01-26 05:27:54

野店冲寒出晓芭,浑如踏月过溪沙。

五浆先具檐头蕊,六博争雄屐齿花。

狐白裘成天不管,玉清境净地无瑕。

素光自是渔人物,披得一蓑来酒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赓禁体雪韵
作者: 许月卿 〔宋代〕

野店冲寒出晓芭,
浑如踏月过溪沙。
五浆先具檐头蕊,
六博争雄屐齿花。
狐白裘成天不管,
玉清境净地无瑕。
素光自是渔人物,
披得一蓑来酒家。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野店中,清晨的芭蕉在寒风中摇曳,
仿佛如同踏着明月走过溪边的沙滩。
屋檐上已经准备好了五种饮料,
桌上的博弈游戏争相展现着华丽的鞋花。
穿着白色狐狸皮的衣裳,任凭天色变化,
在那清净的玉洁境地中,毫无瑕疵。
洁白的光亮中,自然有渔夫的身影,
他披着蓑衣走进了酒家,准备畅饮一番。


注释

  • 冲寒: 指在寒冷中冲出。
  • 晓芭: 清晨的芭蕉,象征清新和生命力。
  • 浑如: 形容如同。
  • 五浆: 指五种饮料,古时酒宴上常备多种酒水。
  • 六博: 一种游戏,类似于博弈。
  • 狐白裘: 白色狐狸皮的外衣,象征富贵和优雅。
  • 玉清境: 清澈美丽的境地。
  • 素光: 指洁白的阳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月卿,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冷暖,在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是当时女诗人中的佼佼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许月卿游历途中,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所反映的环境和氛围,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诗歌鉴赏

《途中赓禁体雪韵》是许月卿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以清晨的野店为背景,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生活的温暖。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宁静,"野店冲寒出晓芭",清新自然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之美。接着,诗人用“浑如踏月过溪沙”这一句,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仿佛人们的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诗中提到的“五浆”和“六博”,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娱乐活动。诗的最后两句,"素光自是渔人物,披得一蓑来酒家",则将自然与人情结合,渔夫披着蓑衣走入酒家,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店冲寒出晓芭: 描绘了在寒冷的早晨,野外的小店中,芭蕉树在寒风中摇曳的景象。
  2. 浑如踏月过溪沙: 形容早晨的景象如同在月光下走过溪水沙滩,意象优美。
  3. 五浆先具檐头蕊: 说明小店已经准备好多种饮料,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4. 六博争雄屐齿花: 描绘了博弈游戏的热闹场面,生动有趣。
  5. 狐白裘成天不管: 描述穿着白狐狸皮衣的人物,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6. 玉清境净地无瑕: 讲述一个典雅清净的环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生活追求。
  7. 素光自是渔人物: 指渔夫在洁白的阳光下,象征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8. 披得一蓑来酒家: 渔夫披着蓑衣走进酒家,表达了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 “浑如踏月”比喻了美丽的景象。
  • 拟人: 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清新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店: 象征朴素的生活环境。
  2. 晓芭: 清晨的芭蕉,象征生命的活力。
  3. 五浆: 象征丰富的饮食文化。
  4. 狐白裘: 象征富裕与优雅。
  5. 玉清境: 象征纯净与高雅的境界。
  6. 素光: 象征纯洁与美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浆”指的是什么?

    • A. 五种饮料
    • B. 五种花
    • C. 五种动物
  2. “狐白裘”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与优雅
    • C. 自然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描述雪中的孤独渔夫,意象与主题相似。
  • 《山中问答》(王维): 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的另一种风格。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象,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许月卿则表现出生活的细腻与温暖。

参考资料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许月卿诗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