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竹林晨溪》
时间: 2025-01-11 14:50: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竹林晨溪
作者: 顾敏燕 〔当代〕
绿水桥边,紫藤花下,细数多少流年。
有时愁绝,谁共此缠绵?
漫说清词萧索,也堪敌冰雪春寒。
人消瘦,亭亭劲节,抖擞震云天。
涓涓,听一曲,情怀淡泊,气度悠闲。
对百川归海,折服红颜。
且把忧欢散尽,看明月又作清圆。
风神秀诗情画意,素手展云宣。
白话文翻译:
在绿水环绕的桥边,紫藤花下,我细数这许多流逝的岁月。
有时感到无尽的忧愁,谁能与我分享这缠绵的思绪?
即使吟诵那清冷的词句,也难以抵挡冰雪般的春寒。
人也因此消瘦,独立而挺拔,仿佛在震撼苍穹。
涓涓细流中,我听到一曲悠扬的乐声,心情淡泊,气度从容。
面对百川归海,我的傲然与红颜相伴。
不妨将忧愁与欢快一并散去,明月下仍然是那清明的圆满。
这风雅的气质,犹如诗情画意,素手轻展如云。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水:清澈的水,常用以描绘自然之美。
- 紫藤花: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美好和浪漫。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愁绝:极度的忧愁。
- 清词萧索:清淡的诗词显得寂寞。
- 亭亭劲节:形容人或物挺拔而有节操。
- 抖擞:振作、振奋。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缓慢的样子。
典故解析:
- “百川归海”:形容众多事物最终归于一个目的地,象征着团聚或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敏燕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她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满庭芳 竹林晨溪》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晨曦时分,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竹林晨溪中的沉思和感受。开篇通过“绿水桥边,紫藤花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美丽的自然场景,引发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多次提到“愁绝”、“清词萧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生命的感慨。通过“人消瘦,亭亭劲节”,诗人表现出一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选择将忧愁与欢愉一并散去,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在纷扰的世界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优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水桥边,紫藤花下,细数多少流年。
描绘自然美景,感叹时间的流逝。 -
有时愁绝,谁共此缠绵?
表达孤独与无奈,渴望有知音共鸣。 -
漫说清词萧索,也堪敌冰雪春寒。
清冷的诗句反映出内心的凄凉,抵挡不住春寒的冷漠。 -
人消瘦,亭亭劲节,抖擞震云天。
描述人的消瘦与坚定,表现出一种不屈的气节。 -
涓涓,听一曲,情怀淡泊,气度悠闲。
细水流淌,音乐悠扬,心情淡泊从容。 -
对百川归海,折服红颜。
形容对生活的包容,强调归属感。 -
且把忧欢散尽,看明月又作清圆。
选择放下忧愁,享受生活的圆满。 -
风神秀诗情画意,素手展云宣。
传达一种优雅的气质,描绘出诗意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逝的水,表现出无情与无奈。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中使用对称的结构,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紫藤花:代表美好与浪漫。
- 明月:象征着圆满与宁静。
- 百川归海:象征着团聚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藤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美好与浪漫
C. 忧愁与孤独 -
“涓涓”一词表示什么样的状态?
A. 激流
B. 细流
C. 平静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忧欢?
A. 强调
B. 散尽
C. 隐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展现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对比顾敏燕的《满庭芳 竹林晨溪》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思考与情感,但顾敏燕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与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