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顾莘夫尚宝题露香园八韵》
时间: 2025-02-04 16:1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顾莘夫尚宝题露香园八韵
作者:王世贞 〔明代〕
吴下风流地,重闻顾辟疆。
一丘官自拙,三径意难荒。
杖底千秋出,壶中万象藏。
搆分苍鹿柴,穿得白鸥乡。
竹露写清韵,荷飔来暗香。
破云施短屐,过雨进轻航。
鸡舌忘为吏,金茎不愿尝。
可容王子敬,门外踞胡床。
白话文翻译
在吴地这片风流之地,我再次听闻顾辟疆的佳名。
那一丘园子虽显得拙朴,却让我三条小径的悠然意趣难以荒废。
我在杖底下感悟到千年的历史,
而在壶中却藏着万象的奇妙。
竹林的露水写下清雅的韵味,
荷叶的微风带来淡淡的香气。
踏着短屐破云而出,
在雨后轻舟驶入园中。
不再为官职而烦恼,
金色的茎秆也不再渴望品尝。
这里可以容纳王子敬,
他正坐在门外的胡床上。
注释
- 吴下:指吴地,古代的地名,风流人物的发源地。
- 顾辟疆:指顾莘夫,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因其才华而被人们所称道。
- 一丘官自拙:即使小小的官职也显得拙朴。
- 三径:指园中的三条小径,象征悠闲的生活。
- 杖底千秋:在杖底下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积淀。
- 壶中万象:比喻内涵丰富,象征智慧和哲理。
-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清新而富有韵味。
- 荷飔:荷叶上的风,轻柔而带香气。
- 鸡舌:指鸡舌草,强调忘记官职的烦恼。
- 金茎:即金色的植物茎部,象征自然的美好。
- 王子敬:王子敬,指王羲之,著名的书法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宗岳,号梅溪,晚号石门。王世贞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而著称,是明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世贞对顾莘夫的赞美之际,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友人高洁品格的崇敬。诗中描绘的露香园,既是一个自然的场所,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为顾莘夫尚宝题露香园八韵》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与友人赞美的诗作。开篇即以“吴下风流地”引入,展现出吴地的风流人杰之气,接着提及顾辟疆,显示出对友人的敬仰。诗中通过对小园的描绘,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
王世贞以“杖底千秋出,壶中万象藏”来表现自己的思考和内涵,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感。在自然的美景中,他不仅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还寻找到万象的智慧。整首诗的意象清新,运用竹露、荷飔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气息。
诗的最后,提到“可容王子敬,门外踞胡床”,表现出一种对友人共聚的期待,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王世贞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下风流地:开篇点明地理背景,吴地在古代时被视为风流人物的聚集地。
- 重闻顾辟疆:表明诗人再次听闻顾莘夫的名声,突显其影响力。
- 一丘官自拙,三径意难荒:通过小园的描写,强调宁静生活的愉悦。
- 杖底千秋出,壶中万象藏:对历史的思考和智慧的象征。
- 搆分苍鹿柴,穿得白鸥乡:描绘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竹露写清韵,荷飔来暗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清新的韵味和香气。
- 破云施短屐,过雨进轻航:生动描绘出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鸡舌忘为吏,金茎不愿尝:表达出对世俗官职的超脱。
- 可容王子敬,门外踞胡床:最后强调与友人共享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壶中万象藏”,引申出智慧与哲理。
- 拟人:如“竹露写清韵”,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通过对露香园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露:象征清雅与宁静。
- 荷飔:代表轻松与幽香。
- 鸡舌:暗示对官职的淡然态度。
- 王子敬:象征文化与友谊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下是指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吴地
C. 南方
D. 西方 -
诗中提到的顾辟疆是谁? A. 一位官员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商人
D. 一位画家 -
“杖底千秋出,壶中万象藏”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感悟
B. 对自然的描绘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理想。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但王世贞的诗更加注重对友谊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和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世贞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