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
时间: 2025-01-27 03:3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白话文翻译:
在绿树的掩映下,我听到了鹈鴂的叫声。更何况,听到鹧鸪声停住,杜鹃声也特别急促!啼叫声一直响到春天归去,无处可寻,令人苦恼的是,春花已然凋谢。算起来,这都比不上人间的离别。在马上弹琵琶,关塞的夜色是那么黑暗,长长的门前,翠辇告别金阙。看那燕子,送走了我的妾。将军经历百战,声名已裂。向着河梁回头望去,万里之外,故人已长绝。易水边,萧萧的西风冷,满座的衣冠如雪。正当壮士的悲歌未唱完。啼鸟还懂得如此痛苦,料想它不啼时清泪长流,啼时却是流血。谁能与我共饮明月?
注释:
- 鹈鴂:一种鸟,声音清脆悦耳。
- 鹧鸪:一种鸟,鸣叫声细腻。
- 杜鹃:杜鹃鸟,鸣叫声悲切,常用以表现离别之情。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 翠辇:指华丽的车子,象征地位和权势。
- 易水:古代一条河流,象征离别与伤感。
典故解析:
“易水萧萧”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指的是项羽与虞美人诀别的场景,传达了离别的悲凉与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以边塞、江湖为题材,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与好友茂嘉十二弟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声音,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离别氛围。诗中“绿树听鹈鴂”的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鸟声清脆,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忧伤。尤其是“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不仅突出了春天的美好,更强调了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
中间部分提到“马上琵琶关塞黑”,在此,马与琵琶的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长门翠辇辞金阙”,诗人将离别的场景与权力的象征结合,展现了对旧友的怀念。
末尾的“谁共我,醉明月”则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孤独与渴望的情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树听鹈鴂:描绘了春日绿树与鸟鸣的和谐,暗示即将来临的离别。
-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强调了离别时的悲切,鹧鸪与杜鹃声交织,形成悲伤的旋律。
- 啼到春归无寻处:春天的结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暗示离别的无奈。
- 算未抵人间离别: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抵挡离别的痛苦。
- 马上琵琶关塞黑:在马背上弹琵琶,意象结合了孤独与豪情。
- 看燕燕,送归妾:燕子的归去,象征着离别与祝福。
- 将军百战声名裂:将军经历过无数的战斗,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慨。
- 易水萧萧西风冷:引入历史典故,增强悲凉气氛。
- 满座衣冠似雪:强调场面庄重,也暗示众人皆悲。
- 正壮士悲歌未彻:壮士的悲歌未唱完,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思考。
- 啼鸟还知如许恨:鸟儿明白离别的痛苦,象征人间情感。
- 谁共我,醉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声与离别情感相联系。
- 拟人:啼鸟被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对仗:如“绿树听鹈鴂”和“满座衣冠似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基调深沉而浓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鹈鴂: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
- 杜鹃:代表离别的悲切。
- 琵琶:表达孤独与情感的寄托。
- 燕子:象征着离别与归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树听鹈鴂”中的“鹈鴂”指的是哪种鸟?
- A. 杜鹃
- B. 鹧鸪
- C. 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
-
诗中提到的“易水”是指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乐器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的伤感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辛弃疾《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与李白《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友人和人生的感慨,但辛弃疾更侧重于离别的悲伤,而李白则强调与月共饮的洒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辛弃疾词研究》
- 《宋代词人风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