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

时间: 2025-04-27 07:33:13

群雄伏兮,婴授首。

纵孤豚兮,齧人肘。

虞兮骓兮,弃若遗。

天亡我兮,将告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雄伏兮,婴授首。
纵孤豚兮,齧人肘。
虞兮骓兮,弃若遗。
天亡我兮,将告谁。

白话文翻译:

群雄都已倒下,我却被捉住了。
纵使我如孤独的野猪,也只能啃咬自己的手肘。
虞国和骓马,像被遗弃的东西。
天若要亡我,又该告知谁呢?

注释:

  • 群雄:指各路英雄,众多的士兵或将领。
  • 婴授首:婴,指被捕获,授首即被斩首。
  • 孤豚:孤独的野猪,象征无助和绝望。
  • 齧人肘:啃咬自己手肘,表示受伤或自残。
  • 虞兮骓兮:虞国的马,骓马是古代的良马,象征被抛弃的美好事物。
  • 天亡我兮:天意已决,命运的丧失。
  • 将告谁:表示无奈和孤独,感到无处倾诉。

典故解析:

“天亡我兮,将告谁”反映了古代对命运的无奈与绝望,常见于历史悲剧中,如楚汉之争的悲壮,表现出对天意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以其诗词风格独特和对古诗词的研究而闻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常常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用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思考与对个体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垓下歌》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沉思。开篇“群雄伏兮”直指历史的残酷,描绘了战斗的惨烈场景,令人心生敬畏。接着“纵孤豚兮,齧人肘”则以孤独的野猪形象映衬出自我挣扎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孤立感。之后提到的“虞兮骓兮”,更是将个人的悲剧与历史的抛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结尾处“天亡我兮,将告谁”则是一种孤独的呐喊,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王世贞对命运、历史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群雄伏兮,婴授首”——众多英雄都已战败,而我却被抓住,面临死亡。
    2. “纵孤豚兮,齧人肘”——即使我像孤独的野猪一样,也只能自我伤害,显示出无助。
    3. “虞兮骓兮,弃若遗”——虞国的马被抛弃,象征过去的辉煌被遗弃。
    4. “天亡我兮,将告谁”——命运如此无情,我又能向谁倾诉我的悲伤?
  • 修辞手法

    1. 比喻:“孤豚”比喻孤独无助的境地。
    2.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沉痛反思,传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凉与孤独。

意象分析:

  • 群雄:象征着历史的英雄与悲剧。
  • 孤豚:象征个人的孤独与无助。
  • 虞兮骓兮:象征被遗忘的美好与辉煌。
  • 天亡我:象征命运的无情与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群雄伏兮”中的“群雄”指代什么?

    • A. 动物
    • B. 英雄
    • C. 战士
  2. “孤豚”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孤独
    • C. 勇敢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垓下歌》与《春江花月夜》同样探讨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孤独,但前者更侧重于悲壮,后者则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王世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