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时间: 2025-01-10 23:0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
作者: 方干 〔唐代〕
玉漏斯须即达晨,
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
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
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
浮世惟应百遍新。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夜里,时间即将流逝,天快亮了。四季的风轮不断地转动,送走旧年迎来新年。寒冷的灯火已经快要熄灭,正值腊月,听到的号角声已经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明天我便要成为岁月流逝的客人,而昨天我还只是个年轻人。新年到来,岁月的数字也在减少,浮世沧桑,似乎总是要经历百般新变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漏: 古代计时器,象征时间的流逝。
- 寒灯: 寒冷的灯光,暗示夜的清冷。
- 烧腊: 指腊月的习俗,特指冬季的祭祀活动。
- 画角: 古代乐器,象征新年的到来。
- 经岁客: 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岁月的过客。
- 新正: 新年,正月的开始。
- 浮世: 形容世事的变迁和无常。
典故解析:
- “画角残声”: 这是对古代乐器的描绘,常在节庆中使用,传达新旧交替的氛围。
- “新正定数随年减”: 反映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良会,号贯云,唐代诗人,生于浙江杭州,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除夜》创作于除夕之夜,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新年的期盼。在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歌鉴赏:
《除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方干通过描绘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以“玉漏斯须即达晨”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时间的紧迫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随着“寒灯短烬方烧腊”的描写,冬夜的寒冷与临近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生命的轮回与新生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诗人感慨岁月无情,人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断变化,昨日的年轻人今日已然成为了流年的客人,体现了对青春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无奈。而“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则深刻揭示了人世间千变万化的真谛,虽然年岁在减,但生活总是充满新鲜与可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漏斯须即达晨: 时间的流逝即将迎来黎明。
- 四时吹转任风轮: 自然的规律如同风轮般永不停歇。
- 寒灯短烬方烧腊: 冬季的寒灯即将熄灭,暗示腊月的临近。
- 画角残声已报春: 虽然号角的声音已经微弱,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 明日便为经岁客: 未来的日子里,将成为岁月的过客。
- 昨朝犹是少年人: 昨天的自己依旧年轻。
- 新正定数随年减: 新年带来的时间数字在不断减少。
- 浮世惟应百遍新: 在浮世中,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玉漏”形容时间的流逝。
- 对仗: 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通过“寒灯”和“画角”象征旧年与新年的交替。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哲思,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美好,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漏: 表达时间的流逝。
- 寒灯: 暗示孤独与寒冷的夜晚。
- 画角: 表示节日的气氛与春天的来临。
- 少年人: 象征青春的短暂与美好。
- 浮世: 体现世事变化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漏”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寒冷的天气
C. 美好的回忆 -
“明日便为经岁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青春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画角”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食
C. 一种花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除夜有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与人事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相似,但风格上各有特色,杜甫更显沉重,方干则显得轻盈而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
这些书籍将为深入理解唐代诗歌、方干的生平与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