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林寺禅者壁(山名飞来峰)》

时间: 2024-10-16 14:35:55

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邃岩乔木夏藏寒,
床下云溪枕上看。
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山岩和茂密的树木,夏天的寒意依然藏在这里。床下流淌的云溪,枕头上可以看见的景色。随着寺庙的逐渐增多,山的重峦叠嶂也更显得厚重,却让人感到想要飞去这样的地方反而困难重重。

注释:

  • 邃岩:深邃的岩石。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床下云溪:床下流淌的溪水,形容环境的宁静与自然。
  • 枕上看:枕头上可以看到的景色,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台殿:指寺庙建筑。
  • 飞去:形容想要离开或遨游的愿望。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的是宝林寺的环境,结合“飞来峰”的山名,可以看出诗人在描写一个理想的禅修之地,借自然景色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自然而著称,常表现山水之美和禅意。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士人多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精神的宁静与解脱。宝林寺作为一个著名的禅修场所,自然成为诗人表达感怀的对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林寺的自然风光和其独特的禅意。开头的“邃岩乔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高大的自然环境,似乎在暗示诗人所处的境地与心境。接下来的“床下云溪”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流动的溪水与静谧的床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自然的眷恋。

然而,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台殿渐多山更重”引入了一种矛盾感,似乎随着寺庙的增多,山的压迫感也随之加重,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环境宁静美好,但诗人却感到想要“飞去”的愿望变得更加困难,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活、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复杂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邃岩乔木夏藏寒:描绘了山中深邃的岩石和高大的树木,夏天依然有寒意,暗示着宁静与清凉的环境。
    • 床下云溪枕上看:表达了诗人在床上看见溪水流淌的画面,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 台殿渐多山更重:随着寺庙的增多,山的感觉变得更加沉重,暗示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 却令飞去即应难:想要远离、追求自由的愿望却是难以实现的,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床下云溪”比喻一种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亲密。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自由的渴望,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邃岩:象征着深邃、宁静的思考空间。
  • 乔木:代表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好。
  • 云溪:象征着自由流动的生活态度。
  • 台殿:代表着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与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邃岩”指的是什么?

    • A. 平坦的田野
    • B. 深邃的岩石
    • C. 高大的建筑
    • D. 流动的溪水
  2. “床下云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忧伤
    • B. 宁静
    • C. 迷茫
    • D. 激动
  3. 诗中提到的“飞去”象征着什么?

    • A. 逃避现实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物质的追求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但更多地体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思考,而方干的作品则强调了夏日的清凉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