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时间: 2025-01-10 22:42:02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作者: 方干 〔唐代〕

荣启先生挟琴去,
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
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
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
未可匆匆便解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荣启先生带着琴离开,厌倦了追寻灵秀的山水,怀念在岩石旁栖息的日子。窗边的月光洒落在垂下的白猿身上,竹外的溪水惊起了红鲤。习惯了采药苗来充饥的他,曾在蕉叶上写下新诗。古代贤者在河梁别离时仍感到怅惘,怎能匆忙就此分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挟琴:携带琴。
  • 灵胜:指灵秀的山水风光。
  • 岩栖:在岩石上栖息。
  • 白猿:一种猿类,象征灵动。
  • 红鲤:红色的鲤鱼,代表生机。
  • 药苗:草药的幼苗。
  • 蕉叶:香蕉的叶子,这里用来寄托诗意。
  • 河梁:古时的桥梁,象征离别。

典故解析

“古贤犹怆河梁别”提到古代贤者的离别,这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离别故事,如阮籍的《离骚》或李白的《将进酒》中提到的别离情景,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友人往来的情感为题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山水诗兴起的时代,诗人以送别友人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郑台处士之间的深厚友谊。诗的开头以“荣启先生挟琴去”引入,瞬间拉近了读者的视线,带入了送别的场景。诗人以“厌寻灵胜忆岩栖”表达了对昔日安静生活的怀念,语言简练却充满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如“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幅惬意的山水画,传达了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与对创作的热情。最后两句“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则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强调了珍重友谊的情感。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自然描写,使得情感愈加深邃,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启先生挟琴去:描写送别的场景,荣启先生带着琴离去,象征着友人即将远行。
  2. 厌寻灵胜忆岩栖:表达诗人对灵秀山水的厌倦,思念与友人一同栖息在岩石旁的宁静时光。
  3. 白猿垂树窗边月:描绘了月光下的白猿,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4. 红鲤惊钩竹外溪:红鲤在溪水中跳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灵动。
  5. 惯采药苗供野馔:诗人习惯于采摘野菜,表现了简单的生活方式。
  6. 曾书蕉叶寄新题:提到曾在蕉叶上写下新诗,表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7. 古贤犹怆河梁别:引用古代贤人离别的情景,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8. 未可匆匆便解携:反思离别的匆忙,感慨即使分离也难以忘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猿垂树窗边月”,通过比喻生动描绘了景象。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鲤鱼赋予生命,增添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与友人郑台处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感伤与珍惜。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友谊的珍视,亦是对自然生活的眷恋,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猿:象征灵动、自由,反映自然的灵气。
  • 红鲤:象征生机、活力,传达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 药苗:象征朴素的生活,代表对自然赋予的生活方式的依赖。
  • 蕉叶:寄托诗意,象征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荣启先生挟琴去”中的“挟”指什么? A. 持有
    B. 放下
    C. 失去
    D. 提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猿垂树窗边月”,白猿的意象传达了_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郑台处士的离别感到轻松愉快。 (对/错)

答案

  1. A
  2. 灵动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王维

诗词对比

  • 方干的《送郑台处士归绛岩》和王维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但方干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王维则更侧重内心情感的流露。两者共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邃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干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