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4:0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 张栻 〔宋代〕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白话文翻译:
自从你来见我,转眼间已经十六个秋天过去了。 一听到你在沂水边的消息,我的心情就变得缠绵悱恻。 期间我们岂能没有分别,但总会再次相聚。 如今你离开我,远赴万里之外,不再停留。 我岂不能挽留你,只是担心你会让亲人担忧。 六月里送你乘船归去,我的思念也随之悠悠。 我喜爱你的刚毅品质,不会让你变得柔弱。 希望你努力学习,自我修炼。 最终你会见识广博,百病皆可治愈。 谁说道路遥远,只要你努力追求,就能达到。
注释:
- 倏焉:转眼间。
- 沂上音:指在沂水边的消息或活动。
- 绸缪:缠绵悱恻。
- 会合:相聚。
- 转头:再次相聚。
- 刚毅资:刚毅的品质。
- 绕指柔:比喻柔弱。
- 琢磨:努力学习。
- 知见广:见识广博。
- 百病会有瘳:各种疾病都能治愈。
- 行矣当深求:只要你努力追求,就能达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送别侄子西归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其未来的期望和祝福。通过描述与侄子的长期相处和分别,诗人抒发了对侄子的不舍和对其前程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侄子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殷切期望。诗中“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与侄子的长期相处,情感真挚。“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则通过“沂上音”这一具体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鼓励侄子努力学习,自我修炼,表达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与侄子的长期相处。
-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 通过“沂上音”这一具体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 表达了分别和再次相聚的情感。
-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 表达了侄子离开的无奈和不舍。
-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 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关心和担忧。
-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 通过“六月送归船”这一具体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 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刚毅品质的赞赏。
-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 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学习的期望。
-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 表达了诗人对侄子未来的美好祝愿。
-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 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努力追求的鼓励。
修辞手法:
- 比喻:“绕指柔”比喻柔弱。
- 拟人:“此意便绸缪”中的“绸缪”拟人化,表达了情感的缠绵悱恻。
- 对仗:“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与“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侄子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殷切期望。通过描述与侄子的长期相处和分别,诗人抒发了对侄子的不舍和对其前程的关切。同时,诗人鼓励侄子努力学习,自我修炼,表达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沂上音:指在沂水边的消息或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 六月送归船:通过具体的时间和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刚毅资: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刚毅品质的赞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沂上音”指的是什么? A. 沂水边的消息或活动 B. 沂水边的音乐 C. 沂水边的风景 D. 沂水边的历史
-
诗中“绕指柔”比喻什么? A. 刚毅 B. 柔弱 C. 坚强 D. 温柔
-
诗中“百病会有瘳”表达了什么? A. 疾病无法治愈 B. 疾病可以治愈 C. 疾病很多 D. 疾病很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这首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这首诗与张栻的《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都是送别诗,但王勃的诗更加豪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
- 《张栻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