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时间: 2025-01-11 16:45:16

报答春光须着语,年来老我不能奇。

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张栻 〔宋代〕

报答春光须着语,年来老我不能奇。 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了报答春天的恩赐,我必须写下这些话语,但近年来我已老去,无法再创作出奇妙的诗句。牡丹在风中显得婀娜多姿,有着余韵悠长的美态,但未必这花就能如此完美地体现在诗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报答:回应,回报。
  • 春光:春天的景象,这里指春天的美好。
  • 着语:写下话语,指创作诗歌。
  • 年来:近年来。
  • 老我:我已老去。
  • 不能奇:无法再创作出奇妙的诗句。
  • 风前:在风中。
  • 娟好:美丽,婀娜。
  • 有余态:有着余韵悠长的美态。
  • 未必:不一定。
  • 此花:指牡丹。
  • 如此诗:如此完美地体现在诗中。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牡丹的赞美及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收到友人廖宪赠送的牡丹后,以海棠的韵脚戏作的和诗。诗中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力衰、创作能力减退的自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自省。首句“报答春光须着语”表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受。然而,“年来老我不能奇”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老力衰、创作能力减退的无奈和自谦。后两句“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则进一步以牡丹的婀娜多姿来比喻诗歌创作的难度,暗示即使自然之美也无法完全通过诗歌来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报答春光须着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受。
  2. “年来老我不能奇”:诗人自谦年老力衰,无法再创作出奇妙的诗句。
  3. “风前娟好有余态”:牡丹在风中显得婀娜多姿,有着余韵悠长的美态。
  4. “未必此花如此诗”:即使牡丹如此美丽,也未必能完美地体现在诗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美丽比作诗歌创作的难度,暗示自然之美难以完全通过诗歌来表达。
  • 自谦:诗人通过“年来老我不能奇”表达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省和自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春天的美好景象,象征生机和希望。
  • 牡丹:美丽的花卉,象征自然之美和诗歌创作的难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牡丹的赞美 C. 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谦 D.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案:C

  2. 诗中的“风前娟好有余态”形容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牡丹的美丽 C. 诗人的创作 D. 社会的风气 答案:B

  3. 诗人为什么说“年来老我不能奇”? A. 因为春天过去了 B. 因为牡丹不美丽 C. 因为自己年老力衰 D. 因为社会风气不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苏轼的《海棠》:通过对海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与朱熹的《春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张栻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省和自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张栻诗集》:张栻的诗歌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有助于全面了解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