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三 闺情,集唐词》
时间: 2025-01-10 22:5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其三 闺情
作者:董元恺 〔清代〕
绣帘垂,幽沼渌。
倚遍阑干几曲。
蘋叶软,草烟低。
绿窗残梦迷。
玉纤轻,凤箫歇。
梦觉半床残月。
兰烛灺,柳条空。
此情千万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的幽怨情思。绣帘轻垂,掩映着幽静的池塘,女子倚靠在栏杆上,思绪万千。水草柔软,烟雾轻盈,窗外的绿景与她的残梦交织在一起。她手中的玉纤轻轻舞动,凤箫的乐声已然停歇,梦中惊醒时,床上只剩下残月的影子,蜡烛微微发亮,柳条在空中摇曳,这份情感是如此深重,难以言表。
注释
- 绣帘:用刺绣制成的帘子,象征着闺房的雅致。
- 幽沼:幽静的池塘,形成了恬静的氛围。
- 阑干:栏杆,表示女子倚靠之处。
- 蘋叶:水中生长的植物,象征柔美。
- 草烟:草丛中的烟雾,隐喻朦胧的情感。
- 绿窗:绿色窗户,象征生命与希望。
- 玉纤:细长的手指,象征女子的优雅。
- 凤箫:古代乐器,象征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兰烛:兰花蜡烛,象征微弱的光明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凤箫:古代乐器,常用来传递柔美的情感,象征爱恋与思念。
- 兰烛:蜡烛的光亮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常用在思念之情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词人,以细腻的词风和优雅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表达女性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限制较多,词人通过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情感世界,整个词作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抒情气氛。开头以“绣帘垂,幽沼渌”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环境,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接下来,词人通过“倚遍阑干几曲”的描写,传达出女子的思绪如水般流淌,暗示着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词中“蘋叶软,草烟低”通过自然的景物反映出女子的柔情与脆弱,而“绿窗残梦迷”则表达了她对过往梦境的迷恋与无奈。尤其是“梦觉半床残月”,在清冷的月光下,女子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月亮的意象常常与思念相连,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一句“此情千万重”是全词的高潮,直接表明了女子的情感之重,感叹自己的思念如山如海,难以承载。这种情感的深刻使得整首词都充满了浓烈的感伤和无法释怀的离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绣帘垂,幽沼渌”:描绘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 “倚遍阑干几曲”:表达女子的思绪在栏杆旁徘徊,体现出内心的迷茫。
- “蘋叶软,草烟低”:通过柔软的植物和轻烟的描写,展现女子的柔情。
- “绿窗残梦迷”:暗指女子对过去梦境的追忆与迷失。
- “玉纤轻,凤箫歇”:女子的轻盈与音乐的停止形成对比,象征情感的沉重。
- “梦觉半床残月”:在孤独的月光下,女子的思念愈发明显。
- “兰烛灺,柳条空”:蜡烛微弱的光与柳条的空虚感,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情绪。
- “此情千万重”:总结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重物,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现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着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音乐性。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女性的情感展开,表达了孤独、迷茫和深切的思念,揭示了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脆弱与深邃。
意象分析
- 绣帘:象征着闺房的雅致,隐喻女性的内心世界。
- 幽沼:代表着深沉的情感,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复杂与幽深。
- 兰烛:象征着希望与思念,体现出内心的温柔与脆弱。
- 残月:常与思念相连,象征着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元恺
D. 白居易 -
“梦觉半床残月”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A. 失去的时间
B. 深沉的思念
C. 美好的回忆
D. 繁华的生活 -
词中提到的“凤箫”象征什么?
A. 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B. 美丽的景色
C. 乡愁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首词都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内心的孤独,但李清照的笔调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 《唐宋词选》
- 《清代词人研究》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