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泊舟》
时间: 2025-01-26 00:5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阳泊舟 曾巩 〔宋代〕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 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 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 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 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
白话文翻译:
暂时停泊在汉阳岸边,没有登上黄鹤楼。 江水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万里向东奔流。 惊风中孤雁飞起,寒云遮蔽了日光。 虽然只是为了公务远行,但心情放松,成了短暂的游玩。 兴致随着沧洲而发,事情如同渔夫樵夫般幽静。 在烟波浩渺中,举杯独酌,全家乘坐小船。
注释:
- 暂泊:暂时停泊。
- 汉阳:地名,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黄鹤楼:位于汉阳的著名古建筑。
- 峨岷气:指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
- 惊风:突然刮起的风。
- 孤雁:单独飞行的雁。
- 蔽日:遮蔽太阳。
- 只役:指公务。
- 放怀:放松心情。
- 薄游:短暂的游玩。
- 沧洲:指江中的小洲。
- 渔樵:渔夫和樵夫,指隐居生活。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
- 尊酒:举杯饮酒。
- 尽室:全家。
- 扁舟:小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公务途中经过汉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虽因公务远行,但能在自然美景中放松心情,享受短暂的隐逸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曾巩在汉阳泊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描绘了江水的壮阔,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象征着自然的伟大和永恒。“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则通过孤雁和寒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务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诗人暂时停泊在汉阳岸边,但没有登上著名的黄鹤楼,可能是因为公务匆忙,或是对名胜的淡然态度。
- “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江水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向东奔流,展现了江水的壮阔和自然的永恒。
-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突然刮起的风中,孤雁飞起,寒云遮蔽了日光,营造了一种孤独和超脱的氛围。
- “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虽然是为了公务远行,但诗人心情放松,成了短暂的游玩,表达了对公务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 “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兴致随着江中的小洲而发,事情如同渔夫樵夫般幽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在烟波浩渺中,举杯独酌,全家乘坐小船,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享自然之美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江含峨岷气”比喻江水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
- 拟人:“惊风孤雁起”将风和雁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务的淡然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自然的伟大和永恒。
- 孤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
- 寒云:营造了一种孤独和超脱的氛围。
- 沧洲: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
- 烟波: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享自然之美的情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A. 武汉 B. 南京 C. 杭州 D. 成都 答案:A
-
“江含峨岷气”中的“峨岷”指的是哪两座山? A. 峨眉山和岷山 B. 峨眉山和黄山 C. 泰山和岷山 D. 泰山和黄山 答案:A
-
诗中“惊风孤雁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曾巩的《汉阳泊舟》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苏轼的《赤壁赋》与曾巩的《汉阳泊舟》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历史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曾巩诗集》: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曾巩诗歌的必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