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酱作》
时间: 2025-01-26 00:5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 家居拙经营,生理见侵迫。 海盐从私求,厨面自官得。 拣豆连数晨,汲泉候将夕。 调挠遵古书,煎熬需日力。 庶以具藜羹,故将供脍食。 岂有寄径忧,提瓶无所适。 但惭著书非,覆瓿固其职。
白话文翻译:
妻子离我而去,幼小的孩子还不能承担家务。 在家中我笨拙地经营着,生活压力逐渐逼近。 海盐只能私下求购,面粉则从官方渠道获得。 连续几个早晨挑选豆子,傍晚时分等待汲取泉水。 按照古书上的方法调和,煎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希望能准备出简单的藜羹,以此来供应切好的肉食。 哪里有寄托忧愁的地方,提着瓶子却无处可去。 只是惭愧自己的著作无用,覆瓿本就是它的职责。
注释:
- 孺人:古代对妻子的称呼。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生理:指生活状况。
- 海盐:指珍贵的盐。
- 厨面:指面粉。
- 拣豆:挑选豆子。
- 汲泉:取水。
- 调挠:调和。
- 煎熬:长时间的烹饪。
- 藜羹:用藜菜做的简单食物。
- 脍食:切好的肉食。
- 寄径忧:寄托忧愁。
- 提瓶:提着瓶子,比喻无所适从。
- 著书非:著作无用。
- 覆瓿:覆盖在瓿上的东西,比喻无用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困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巩的妻子去世后,他独自照顾年幼的孩子,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时所作。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生活压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困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离世的悲痛和对年幼孩子的担忧。“家居拙经营,生理见侵迫”则反映了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的笨拙和生活的压力。通过“海盐从私求,厨面自官得”等细节,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努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生活压力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妻子离我而去,幼小的孩子还不能承担家务。
- 家居拙经营,生理见侵迫:在家中我笨拙地经营着,生活压力逐渐逼近。
- 海盐从私求,厨面自官得:海盐只能私下求购,面粉则从官方渠道获得。
- 拣豆连数晨,汲泉候将夕:连续几个早晨挑选豆子,傍晚时分等待汲取泉水。
- 调挠遵古书,煎熬需日力:按照古书上的方法调和,煎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 庶以具藜羹,故将供脍食:希望能准备出简单的藜羹,以此来供应切好的肉食。
- 岂有寄径忧,提瓶无所适:哪里有寄托忧愁的地方,提着瓶子却无处可去。
- 但惭著书非,覆瓿固其职:只是惭愧自己的著作无用,覆瓿本就是它的职责。
修辞手法:
- 比喻:“提瓶无所适”比喻无所适从。
- 拟人:“生理见侵迫”将生活压力拟人化。
- 对仗:“海盐从私求,厨面自官得”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通过描绘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生活压力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孺人、稚子、海盐、厨面、拣豆、汲泉、藜羹、脍食、提瓶、著书非、覆瓿。
- 详细解释:孺人象征妻子,稚子象征年幼的孩子,海盐和厨面象征生活的必需品,拣豆和汲泉象征日常的劳作,藜羹和脍食象征简单和丰盛的食物,提瓶象征无所适从,著书非和覆瓿象征无用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孺人”指的是什么? A. 妻子 B. 孩子 C. 朋友 D. 老师
- “家居拙经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 “海盐从私求”中的“私求”指的是什么? A. 官方渠道 B. 私下求购 C. 朋友赠送 D. 自己制作
- “提瓶无所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迷茫 B. 满足 C. 兴奋 D. 安心
答案:1. A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巩的《合酱作》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