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

时间: 2024-09-19 21:31:11

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

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

白话文翻译:

三位杰出的人物共同归附,使得汉朝得以兴盛,而你项羽却徒劳地以拔山之力自夸。在垓下,你项羽和虞姬的悲情故事,真可谓是英雄儿女,但你却不明白,如果当初听从范增的建议,或许结局会不同。

注释:

  • 三杰:指刘邦手下的三位杰出人物,通常指张良、萧何、韩信。
  • 汉道兴:指汉朝的兴起。
  • 拔山余力:形容力量极大,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
  • 尔徒矜:你只是自夸。
  • 泫然:流泪的样子。
  • 垓下: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是项羽被刘邦围困的地方。
  • 真儿女:指项羽和虞姬的悲情故事。
  • 不悟:不明白。
  • 一范增:指范增,项羽的谋士,曾多次建议项羽,但项羽未听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曾巩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对项羽失败的感慨,通过对项羽在垓下失败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项羽失败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悲剧。诗中“三杰同归汉道兴”一句,既是对刘邦手下三位杰出人物的赞扬,也是对汉朝兴起的肯定。而“拔山余力尔徒矜”则是对项羽自夸的讽刺,暗示其虽然力量强大,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后两句“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则是对项羽和虞姬悲情故事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对项羽未能听从范增建议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杰同归汉道兴”:这句话赞扬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位杰出人物的归附,使得汉朝得以兴盛。
  • “拔山余力尔徒矜”:这句话讽刺了项羽自夸的力量,暗示其虽然力量强大,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 “泫然垓下真儿女”:这句话描写了项羽和虞姬在垓下的悲情故事,展现了英雄儿女的形象。
  • “不悟当从一范增”:这句话表达了对项羽未能听从范增建议的遗憾,暗示如果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或许结局会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拔山余力”比喻项羽的力量极大。
  • 拟人:“泫然垓下真儿女”将项羽和虞姬的悲情故事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项羽失败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英雄的悲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拔山:象征项羽的力量极大。
  • 垓下:象征项羽的失败和悲情。
  • 真儿女:象征项羽和虞姬的悲情故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杰”指的是哪三位人物? A. 张良、萧何、韩信 B. 刘邦、项羽、范增 C. 韩信、范增、张良 D. 萧何、张良、刘邦

  2. “拔山余力尔徒矜”中的“拔山”象征什么? A. 项羽的智慧 B. 项羽的力量 C. 项羽的勇气 D. 项羽的悲情

  3. “泫然垓下真儿女”中的“泫然”是什么意思? A. 流泪的样子 B. 愤怒的样子 C. 悲伤的样子 D. 惊讶的样子

  4. “不悟当从一范增”中的“一范增”指的是谁? A. 范增 B. 刘邦 C. 项羽 D. 张良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项羽》(李清照):通过对项羽的描写,展现了英雄的悲剧。
  • 《垓下歌》(项羽):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表达了对虞姬的深情和对失败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垓下歌》(项羽)与《垓下》(曾巩):两者都描写了项羽在垓下的情景,但角度和情感不同。《垓下歌》更多表达了对虞姬的深情和对失败的无奈,而《垓下》则更多表达了对项羽失败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项羽本纪》:详细记载了项羽的生平和垓下的故事。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曾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