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珍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13:48

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

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

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元珍挽词二首 曾巩 〔宋代〕

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 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 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

白话文翻译:

跟随王粲的笔迹从军,记录礼仪的后苍篇章。 虽然只有残存的书籍,却能让好事流传。 大鹏飞来悲叹四月,仙鹤离去已过千年。 试着想象长桥的路,昏暗的墓道烟雾弥漫。

注释:

  • 从军王粲笔: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随曹操从军,此处指追随王粲的文学传统。
  • 记礼后苍篇:后苍,西汉时期的学者,此处指记录礼仪的文献。
  • 谩有残书在:谩,虽然。残书,指残存的书籍。
  • 鹏来悲四月:鹏,传说中的大鸟,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的感慨。
  • 鹤去遂千年:鹤,象征长寿,此处指逝者已去千年。
  • 试想长桥路:长桥,可能指通往墓地的路。
  • 昏昏陇隧烟:陇隧,墓道。昏昏,昏暗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丁元珍挽词二首》是曾巩为纪念某位名叫丁元珍的人而作的挽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曾巩在得知丁元珍去世后,为了表达对其的哀悼和怀念之情而作。诗中通过对王粲、后苍等历史人物的提及,以及对鹏、鹤等象征性动物的运用,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其文化遗产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象征性动物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文化遗产的珍视。诗中“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一句,既表达了对逝者文学成就的敬仰,也暗示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则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逝者离去的悲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曾巩诗歌的含蓄深沉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这两句通过对王粲和后苍的提及,表达了对逝者文学和学术成就的敬仰。
  •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这两句强调了逝者留下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即使只是残存的书籍,也能让好事流传。
  • “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这两句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逝者离去的悲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这两句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鹏来悲四月”中的“鹏”比喻诗人自己的感慨。
  • 拟人:如“鹤去遂千年”中的“鹤”象征逝者,赋予其生命和时间的流逝感。
  • 对仗:如“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文化遗产的珍视。通过历史人物和象征性动物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鹏、鹤、长桥、陇隧烟。
  • 详细解释:鹏和鹤都是传说中的大鸟,分别象征着诗人的感慨和逝者的离去。长桥和陇隧烟则描绘了墓地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 A. 东汉末年 B. 西汉时期 C. 唐朝 D. 宋朝
    2. 诗中的“鹤去遂千年”象征着什么? A. 逝者的长寿 B. 时间的流逝 C. 诗人的悲痛 D. 逝者的离去
    3. 诗中的“谩有残书在”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书籍的残缺 B.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 诗人的无奈 D. 书籍的珍贵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曾巩的其他挽诗,如《挽词三首》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挽诗的风格和特点。
  • 诗词对比:可以与苏轼、王安石等人的挽诗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哀悼之情时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曾巩诗集》、《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曾巩的诗歌创作和宋代文学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