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寂春将暮,迢迢夜未央。
膏残灯焰短,杵急药麈香。
困思栖双睫,羸躯寄一床。
养慵新有味,初志悔轩昂。
白话文翻译:
寂静的夜晚,春天即将结束,漫长的夜晚还未结束。
灯油快用尽了,灯光微弱,杵声急促,药香飘散。
我困倦的思绪在双眼间徘徊,衰弱的身体依偎在床上。
享受慵懒的新滋味,曾经的理想如今感到懊悔。
注释:
- 寂寂:形容静寂的状态。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或时间漫长。
- 膏:指灯油。
- 药麈香:药香,可能指熬药时产生的香气。
- 困思:困倦的思绪。
- 栖:栖息、停留。
- 羸躯:指身体虚弱。
- 养慵:享受懒散的生活。
- 初志:最初的理想或志向。
- 悔:后悔。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理想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兼擅诗词、文赋。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困苦,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春夜》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衰弱之时,诗人因生活的困顿与理想的落空,常常感到无奈与失落。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寂静和个人的困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悔。
诗歌鉴赏:
《春夜》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寂静与思索。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感受到春天的即将结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开篇“寂寂春将暮,迢迢夜未央”通过对春夜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即将消逝。
接下来的“膏残灯焰短,杵急药麈香”,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灯光的微弱和药香的急促,展现了他在这寂静夜晚中的思虑与焦急。诗人以“困思栖双睫”表达了思绪的困扰与无处安放,身体的疲惫与心灵的挣扎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最后两句“养慵新有味,初志悔轩昂”,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反思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悔恨曾经的追求与抱负。这种对理想的反思,既是个人的感叹,也是对时代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春夜、灯光、药香等元素,构筑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忧伤的氛围,深刻表达了陆游对生命和理想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春将暮:夜晚的寂静,春天即将结束,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 迢迢夜未央:夜晚漫长而未结束,暗示着生命中的无尽等待与孤独。
- 膏残灯焰短:灯油快要用尽,灯光微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杵急药麈香:急促的杵声与药香,传达了诗人在这种寂静中思考人生的焦虑。
- 困思栖双睫:思绪困扰,难以安宁,眼睛里满是疲惫。
- 羸躯寄一床:身体虚弱,寄托在床上,体现了诗人的无力感。
- 养慵新有味:享受懒散的生活,开始对生活的态度有所改变。
- 初志悔轩昂:对最初理想的悔恨,表现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寂寂春将暮,迢迢夜未央”,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春夜、灯光、药香等意象交织,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
- 反复:对“困思”的强调,表现出思绪的反复与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悔恨,反映了他在生活困顿中的思考与心灵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这里却隐含着即将逝去的忧伤。
- 夜:代表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 灯焰: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药香:既有生活的必需,也暗示着内心的焦虑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夜》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困思栖双睫”中“困思”指的是什么?
- A. 思绪的困扰
- B. 身体的疲惫
- C.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的“膏残灯焰短”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生活的贫困
- C. 心情的低落
答案:
- B. 宋代
- A. 思绪的困扰
- A. 时间的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夜》和白居易的《夜雨寄北》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陆游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悔,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对亲情的思念与寄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陆游《诗集》
- 相关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