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观老》

时间: 2025-01-26 23:09:23

住山仍黑瘦,瓶锡极萧然。

顶发千茎雪,跏趺一缕烟。

禅堪拈出众,诗亦长于前。

烧尽西窗烛,相看各不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住山仍黑瘦,瓶锡极萧然。
顶发千茎雪,跏趺一缕烟。
禅堪拈出众,诗亦长于前。
烧尽西窗烛,相看各不眠。

白话文翻译:

住在山中,仍然显得黑瘦,瓶中酒水已极为清淡而孤寂。
头发如千枝雪花般洁白,盘腿而坐,只有一缕烟雾飘散。
禅宗的境界可以从众多中拈出精华,诗歌也能在前人之上延续。
西窗的蜡烛已烧尽,我们互相凝视,却都无法入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住山:居住在山中,指隐居的生活。
  • 黑瘦:形容身材瘦弱,面色黯淡。
  • 瓶锡:指酒瓶,表示饮酒情境。
  • 萧然:形容冷清、寂寞的样子。
  • 顶发:指头发,形容年老。
  • 千茎雪:形容白发如雪般多。
  • 跏趺:盘腿坐,常用于禅修。
  • 一缕烟:指轻烟,象征宁静。
  • 禅堪:禅宗所能达到的境界。
  • 烧尽西窗烛: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夜晚。

典故解析:

  • 禅宗:中国的一种佛教宗派,强调直观和顿悟。
  • 相看各不眠:表达两人静坐之时内心的孤寂与默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山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尤其在词和诗的创作上颇有成就。

创作背景: 《示观老》写于刘克庄晚年,诗人隐居于山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示观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在山中独自修行,既描绘了自己苍老的外貌,也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住山仍黑瘦”引出诗人隐居的生活,沉浸在自然的环境中,虽身形瘦弱,但心中却有千般滋味。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瓶锡极萧然”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感受,似乎在暗示他与外界的隔离。

“顶发千茎雪,跏趺一缕烟”中的意象,展现了年老的诗人如同白雪般的头发和盘坐时的宁静。这里的“雪”不仅是外貌的描写,更是一种时间的象征,岁月如雪般悄然流逝。而“一缕烟”则是禅意的体现,代表着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诗的后两句“禅堪拈出众,诗亦长于前”则通过禅宗的智慧,表明诗人对诗歌与禅理的思考。最后一句“烧尽西窗烛,相看各不眠”更是深化了主题,夜深人静,蜡烛已尽,诗人与友人对视,皆因对生命的感悟而无法入眠。这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哲理思考,使得全诗充满了禅意与人生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住山仍黑瘦:隐居山中,外表依然苍老瘦弱,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瓶锡极萧然:酒瓶中只剩清淡的酒水,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 顶发千茎雪:头发如同千枝雪花,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状态。
  • 跏趺一缕烟:盘腿打坐,伴随着轻烟,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 禅堪拈出众:禅宗的智慧能够从纷杂中提炼出精华。
  • 诗亦长于前:诗歌的境界同样可以超越前人。
  • 烧尽西窗烛:蜡烛已烧完,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夜的静谧。
  • 相看各不眠:两人互相凝视,却因思绪而无法入眠,展现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顶发千茎雪”,将白发比作雪,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全诗用词工整,前后句意相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如“蜡烛”、“烟”等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从而形成一种禅意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住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黑瘦:象征苍老与时间的流逝。
  • 千茎雪:象征白发与衰老。
  • 一缕烟:象征禅意与内心的宁静。
  • 西窗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住山”主要体现了什么? A. 诗人的个人情感
    B. 诗人的隐居生活
    C. 诗人的社交活动

  2. “顶发千茎雪”中“雪”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白发与衰老
    C. 冷静

  3. 全诗的情感基调最接近以下哪个词? A. 欢乐
    B. 禅意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但《示观老》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而《鹿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心灵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