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三百颗沃馋涎,肘后丹方勿浪传。
晚与放翁争旷达,荔枝颠向海棠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味荔枝的渴望,日间看着三百颗果实令人流口水,后面的秘方不必轻易传授。傍晚时分,我与放翁比试洒脱,荔枝的美好在海棠花前显得更加迷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三百颗:形容荔枝丰盛,数量之多。
- 沃馋涎:形容美味的荔枝让人垂涎欲滴。
- 肘后丹方:指后面秘传的良方,意指不需随意传授。
- 晚与放翁:指傍晚与放翁(诗人陆游)进行比试。
- 争旷达:争论洒脱、豁达的态度。
- 荔枝颠向海棠颠:形容荔枝的美好与海棠花的美丽并重。
典故解析:
- 放翁:指陆游,宋代著名的词人,因其豪放洒脱的个性而被称为“放翁”。
- 海棠:象征美丽的花朵,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季真,号雪窗,晚号雪斋。他在政治上曾有过一定的经历,后因政治失意而归隐山林。刘克庄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咏物抒情,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入诗,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采荔二绝》是刘克庄在采摘荔枝时写的,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中融合了对美食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豁达与洒脱。
诗歌鉴赏:
《采荔二绝 其一》不仅仅是对荔枝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诗人在描绘荔枝丰盛的同时,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日三百颗沃馋涎”引入,直接将荔枝的诱惑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食的热爱。接着的“肘后丹方勿浪传”则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说美味的秘密不必多言,真正的享受在于当下。
接下来的“晚与放翁争旷达”,不仅让人联想到与陆游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诗人对洒脱人生的追求。“荔枝颠向海棠颠”则是对美的双重赞美,荔枝与海棠并列,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既有对美味的渴望,也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表现出诗人洒脱而不拘泥的个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三百颗沃馋涎:描述荔枝丰盛,给人带来垂涎的欲望,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肘后丹方勿浪传:暗示有秘方,但不应随意流传,表现出对美味的珍惜。
- 晚与放翁争旷达:白天的欢愉延续到晚上,与陆游讨论洒脱的生活态度。
- 荔枝颠向海棠颠:荔枝与海棠花相映成趣,表达对自然美的双重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沃馋涎”形容荔枝的美味,生动形象。
- 对仗:如“荔枝颠向海棠颠”,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排比:通过描述荔枝的数量与美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洒脱人生的追求。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哲理,体现出他对自然和美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着美味与丰收,代表生活的美好。
- 海棠:象征着美丽,与荔枝相互映衬,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放翁:代表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与诗人形成对比,体现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三百颗”是形容什么?
- A. 荔枝的数量
- B. 海棠的数量
- C. 诗人的心情
- D. 太阳的数量
-
“肘后丹方”指的是什么?
- A. 秘方
- B. 荔枝
- C. 酒
- D. 诗歌
-
诗中提到的“放翁”是指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荔枝》 by 白居易
- 《海棠春睡》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白居易的《荔枝》,两者都对荔枝表现出热爱,但刘克庄更注重洒脱的生活态度,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