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叹》

时间: 2025-01-11 08:51:01

身不作村农,不知村农苦。

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

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

始尚望开晴,新秧还可补。

何期白露降,旭日犹未睹。

农户最关心,妇子愁无语。

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

离乱痛相遭,正宜舒民力。

天道竟无知,饥馑生不测。

拯济乏良方,中心常戚戚。

叹息诗初成,寒虫鸣四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水叹
冯咏芝 〔清代〕

身不作村农,不知村农苦。
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
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
始尚望开晴,新秧还可补。
何期白露降,旭日犹未睹。
农户最关心,妇子愁无语。
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
离乱痛相遭,正宜舒民力。
天道竟无知,饥馑生不测。
拯济乏良方,中心常戚戚。
叹息诗初成,寒虫鸣四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诗人自述自己不曾做过农民,因此不了解他们的苦楚。但在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后,秋天却依然多雨,农田的情况堪忧。尽管希望有晴天以便补救新秧,但白露时节的到来却让人感到无奈。农家妇女和孩子们忧愁无言,虽然税赋刚刚完成,但他们的衣食来源却令人担忧。在动乱的社会中,农民的生活应该得到舒缓,但天意无情,饥荒随时可能降临。诗人感到无能为力,心中常常感到不安。最后,诗人叹息着完成了这首诗,四周只有寒虫在鸣叫。

注释

  • 身不作村农:我并不是农民。
  • 不知村农苦:不了解农民的苦楚。
  • 今夏苦淋漓:今年夏天非常炎热,令人苦恼。
  • 秋来仍多雨:秋天来了,雨水依旧很多。
  • 万顷与千畴:形容田地的广阔。
  • 茫茫无片土:田地的情况一片惨淡,无可耕种的土地。
  • 始尚望开晴:刚开始希望天气能够晴朗。
  • 新秧还可补:新种的秧苗还有机会补救。
  • 白露降:白露节气的到来。
  • 旭日犹未睹:太阳依然没有露面。
  • 征赋虽初完:虽然刚刚完成了税赋。
  • 衣食出何所:衣食来源在哪里。
  • 离乱痛相遭:经历了动乱的痛苦。
  • 正宜舒民力:应该减轻民众的负担。
  • 天道竟无知:上天似乎无情。
  • 饥馑生不测:饥荒来临无法预测。
  • 拯济乏良方:救助的方法却无从得知。
  • 中心常戚戚:心中常感忧虑。
  • 寒虫鸣四壁:周围只有寒虫在鸣叫,显得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咏芝,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而著称。她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秋水叹》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秋水叹》是一首充满悲悯之情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的不公。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虽然不曾为农,但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多次提到天气的变化,暗示着农民的生计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诗的开头通过“身不作村农,不知村农苦”设定了一个距离感,接着用“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描绘了夏秋交替时节,农田的不幸现状,使人感受到一股无奈与悲凉。接下来,诗人提到“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用广阔的田地与荒芜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困境。

诗中的“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描绘了即便完成了税赋,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辛,生存的基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最后,诗人以“寒虫鸣四壁”结束,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氛围,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困境以及社会的动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不作村农,不知村农苦:作者自述未曾做过农民,因此对他们的艰辛并不真切了解。
  • 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今年的夏天异常炎热,秋天的雨水仍旧频繁,农田的情况堪忧。
  • 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形容广阔的田地,但一片荒芜,无法耕种。
  • 始尚望开晴,新秧还可补:刚开始希望天气转晴,以便补救新种的秧苗。
  • 何期白露降,旭日犹未睹:白露节气已到,但阳光依旧未见,象征着无望。
  • 农户最关心,妇子愁无语:农民家庭最为关心的生计问题,妇女和孩子们因忧愁而无言。
  • 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虽然刚完成了征收的税赋,但生活来源依然让人担忧。
  • 离乱痛相遭,正宜舒民力:动乱的痛苦应该得到舒缓,民众应有更好的生活。
  • 天道竟无知,饥馑生不测:自然法则无情,饥荒随时可能降临。
  • 拯济乏良方,中心常戚戚:对于困境的解救办法匮乏,心中充满忧虑。
  • 叹息诗初成,寒虫鸣四壁:最后以叹息结束,四周只有寒虫在鸣叫,显得孤独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农民的生活境遇相联系,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天道”作为无情的存在,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农民面临的生活困境,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然与人间的关系,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失落的现实。
  • 白露:代表着秋季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无情的天气。
  • 寒虫:象征着孤独和无助,增添了诗的悲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a) 描述自然景象
    b) 讲述个人经历
    c) 通过对比阐述农民的艰辛

  2. 诗中出现的“寒虫鸣四壁”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温暖
    b) 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人提到“今夏苦淋漓”,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夏季炎热的喜悦
    b) 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
    c) 对自然变化的无所谓

答案

  1. c) 通过对比阐述农民的艰辛
  2. b) 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3. b) 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关注百姓疾苦,展现动乱带来的影响。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描绘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反映社会动荡。

诗词对比

冯咏芝的《秋水叹》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城市的动荡与士人的苦恼,而冯咏芝则聚焦于农民的生活困境,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杜甫与清代诗人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身不作村农,不知村农苦。下一句是什么

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上一句是什么

今夏苦淋漓,秋来仍多雨。下一句是什么

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上一句是什么

万顷与千畴,茫茫无片土。下一句是什么

始尚望开晴,新秧还可补。上一句是什么

始尚望开晴,新秧还可补。下一句是什么

何期白露降,旭日犹未睹。上一句是什么

何期白露降,旭日犹未睹。下一句是什么

农户最关心,妇子愁无语。上一句是什么

农户最关心,妇子愁无语。下一句是什么

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上一句是什么

征赋虽初完,衣食出何所。下一句是什么

离乱痛相遭,正宜舒民力。上一句是什么

离乱痛相遭,正宜舒民力。下一句是什么

天道竟无知,饥馑生不测。上一句是什么

天道竟无知,饥馑生不测。下一句是什么

拯济乏良方,中心常戚戚。上一句是什么

身不作村农,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村农苦。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村农苦。下一句是什么

今夏苦淋漓,上一句是什么

今夏苦淋漓,下一句是什么

秋来仍多雨。上一句是什么

秋来仍多雨。下一句是什么

万顷与千畴,上一句是什么

万顷与千畴,下一句是什么

茫茫无片土。上一句是什么

茫茫无片土。下一句是什么

始尚望开晴,上一句是什么

始尚望开晴,下一句是什么

新秧还可补。上一句是什么

新秧还可补。下一句是什么

何期白露降,上一句是什么

何期白露降,下一句是什么

旭日犹未睹。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