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琬同年饮于龙兴寺所居》
时间: 2025-01-27 04:0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风物已凄凄,牢落行人邂逅齐。 秉烛相看如梦寐,片帆回首又东西。 依依团扇秋仍好,脉脉青娥恨却低。 一曲琵琶无限意,时时閒客思都迷。
白话文翻译:
台城的风物已经显得凄凉,孤独的行人在此偶然相遇。 手持蜡烛相互凝视,仿佛在梦中,转眼间船帆又驶向不同的方向。 团扇依旧美好,秋天依旧宜人,但美丽的女子心中却有深深的遗憾。 一曲琵琶弹奏出无尽的情感,常常让闲散的客人思绪纷乱。
注释:
- 台城:指南京的台城,古时为六朝都城。
- 凄凄:形容景色凄凉。
- 牢落:孤独无依的样子。
- 邂逅:偶然相遇。
- 秉烛:手持蜡烛。
- 梦寐:梦中。
- 片帆:指船帆。
- 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
-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常用来象征秋天。
-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 青娥:美丽的女子。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
- 閒客:闲散的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深刻体会。此诗可能是在南京台城的一次偶然相遇后所作,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偶然在台城遇到旧友,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遂作此诗以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台城的凄凉风物和行人的孤独邂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秉烛相看如梦寐”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旧友重逢时的恍惚和不舍,而“片帆回首又东西”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后两句通过对团扇和琵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之情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台城风物已凄凄,牢落行人邂逅齐。
- 台城的风物已经显得凄凉,孤独的行人在此偶然相遇。
- “凄凄”形容景色凄凉,“牢落”形容孤独无依。
-
秉烛相看如梦寐,片帆回首又东西。
- 手持蜡烛相互凝视,仿佛在梦中,转眼间船帆又驶向不同的方向。
- “秉烛”表示夜晚,“梦寐”表示恍惚,“片帆”表示离别。
-
依依团扇秋仍好,脉脉青娥恨却低。
- 团扇依旧美好,秋天依旧宜人,但美丽的女子心中却有深深的遗憾。
- “依依”表示留恋,“团扇”象征秋天,“脉脉”表示含情,“青娥”指美丽的女子。
-
一曲琵琶无限意,时时閒客思都迷。
- 一曲琵琶弹奏出无尽的情感,常常让闲散的客人思绪纷乱。
- “琵琶”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閒客”指闲散的客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秉烛相看如梦寐”中,将相聚的情景比作梦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恍惚和不舍。
- 拟人:“依依团扇秋仍好”中,将团扇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对仗:“台城风物已凄凄,牢落行人邂逅齐”中,“凄凄”与“牢落”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时光流逝。通过描绘台城的凄凉风物和行人的孤独邂逅,诗人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团扇和琵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之情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 团扇:象征着秋天和美好时光的留恋。
- 琵琶:象征着哀怨和离别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秉烛相看如梦寐”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恍惚 C. 悲伤 D. 愤怒
-
“依依团扇秋仍好”中,“依依”一词的含义是? A. 留恋 B. 冷漠 C. 热情 D. 愤怒
-
诗中“一曲琵琶无限意”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欢乐 B. 哀怨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舜民《与张琬同年饮于龙兴寺所居》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杜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战乱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