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峡》
时间: 2025-02-04 16:1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羚羊峡 朱彝尊 〔清代〕
泠泠高峡水,际晓烟光微。 一闻征桡发,宿鸟皆惊飞。 浦树既迢迢,山云亦依依。 溪回修竹静,日出行人稀。 双崖信奇峻,屹立如重围。 猿猱相叫啸,水石湛清辉。 遂令游子心,万里亦忘归。 林栖如可得,愿息汉阴机。
白话文翻译
清晨,高峡中的水声清冷,烟光微弱。 一旦听到船桨启动的声音,夜宿的鸟儿都惊飞起来。 岸边的树木遥远,山间的云朵依依不舍。 溪水回绕,修竹静谧,日出时分行人稀少。 双崖确实奇峻,屹立如同重重包围。 猿猴相互叫啸,水石映照着清澈的光辉。 这样的景色让游子的心,即使万里之外也忘记了归途。 如果能在这林中栖息,愿意放弃世俗的机巧。
注释
-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
- 际晓:接近黎明时分。
- 征桡:指船桨。
- 浦树:岸边的树木。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 双崖:两边的山崖。
- 信:确实。
- 奇峻:奇特险峻。
- 屹立:高耸直立。
- 猿猱:猿猴。
- 湛:清澈。
- 汉阴机:指世俗的机巧和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羚羊峡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羚羊峡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声、鸟飞、树远、云依、竹静、崖峻、猿啸、水清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遂令游子心,万里亦忘归”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迷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高峡水,际晓烟光微:清晨,高峡中的水声清冷,烟光微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一闻征桡发,宿鸟皆惊飞:一旦听到船桨启动的声音,夜宿的鸟儿都惊飞起来,描绘了清晨的动态景象。
- 浦树既迢迢,山云亦依依:岸边的树木遥远,山间的云朵依依不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 溪回修竹静,日出行人稀:溪水回绕,修竹静谧,日出时分行人稀少,描绘了清晨的静谧景象。
- 双崖信奇峻,屹立如重围:双崖确实奇峻,屹立如同重重包围,描绘了山崖的险峻。
- 猿猱相叫啸,水石湛清辉:猿猴相互叫啸,水石映照着清澈的光辉,描绘了山中的生动景象。
- 遂令游子心,万里亦忘归:这样的景色让游子的心,即使万里之外也忘记了归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迷。
- 林栖如可得,愿息汉阴机:如果能在这林中栖息,愿意放弃世俗的机巧,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山云亦依依”,赋予山云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双崖信奇峻,屹立如重围”,将山崖比喻为重重包围。
- 对仗:如“浦树既迢迢,山云亦依依”,形成了对仗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羚羊峡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迷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泠泠高峡水:清冷的水声,营造宁静氛围。
- 宿鸟皆惊飞:动态的清晨景象,表现生机。
- 浦树既迢迢:遥远的树木,表达深情。
- 山云亦依依:依恋的山云,赋予情感。
- 溪回修竹静:静谧的溪水和竹子,描绘宁静。
- 双崖信奇峻:险峻的山崖,表现壮观。
- 猿猱相叫啸:生动的山中景象,增添活力。
- 水石湛清辉:清澈的水石,映照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泠泠高峡水”形容的是什么? A. 水声清冷 B. 水流湍急 C. 水面平静 D. 水色清澈
-
“遂令游子心,万里亦忘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自然美景的沉迷 C. 对旅途的疲惫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林栖如可得,愿息汉阴机”表达了什么愿望? A. 追求名利 B. 隐逸山林 C. 游历四方 D. 学习技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山林的向往。
- 杜甫《望岳》:描绘了山岳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朱彝尊《羚羊峡》:两者都表达了隐逸山林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禅意和宁静,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沉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