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寿章叔厚)》
时间: 2025-02-04 15:3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
非烟非雾富平家。人物风流如画。
宝月曾修玉斧,银河欲泛仙槎。
美人睡起绿云斜。一笑扶将寿斝。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下长着男萱草,墙头结满了石榴花。
那不是烟雾缭绕的富贵之家,人物的风流就像一幅画。
明亮的月亮曾用玉斧修整过,银河的水面欲泛舟船。
美人刚醒,绿云斜斜的飘荡。一笑间,扶起了寿斝。
注释:
字词注释:
- 宜男:指男萱草,古代认为这种草有助于生育。
- 萱草:一种植物,象征母亲。
- 榴花:石榴花,象征繁荣和美好。
- 非烟非雾:形容环境清新。
- 富平家:指富贵的家庭。
- 宝月:指明亮的月亮。
- 仙槎:神仙的船,象征着超脱的境界。
- 绿云:形容轻柔、缥缈的云彩。
- 寿斝:用于祝寿的酒杯。
典故解析:
- “宝月”与“玉斧”的结合,暗示了神话故事中的修月之人。
- “银河”常用于形容夜空的壮丽,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初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西江月(寿章叔厚)》是洪咨夔为祝寿而作,表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当时文人间的交往与情谊。
诗歌鉴赏:
《西江月(寿章叔厚)》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展现了画面般的和谐美感。诗的开头以“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构建了一个美丽的庭院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着“非烟非雾富平家”一句,直接抨击了浮华与虚荣,强调了真实的富贵生活,诗人以此表达对真挚情感的渴求。
“宝月曾修玉斧,银河欲泛仙槎”则将自然与神话融合,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最后两句美人“睡起绿云斜”,描绘了女性的柔美,带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情态,最后以“扶将寿斝”点明了祝寿的主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不仅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下宜男萱草:描绘庭院一隅的自然风景,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感觉。
- 墙头结子榴花:墙头的石榴花盛开,暗示着繁荣与生机。
- 非烟非雾富平家:强调这里的环境清新,非富贵之家特有的奢华气息。
- 人物风流如画:描绘人物的风采如同画中人,展现了生活的优雅和艺术感。
- 宝月曾修玉斧:以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修斧来比喻人间的美好。
- 银河欲泛仙槎:象征着梦想与理想的追求,意境深远。
- 美人睡起绿云斜:生动描绘出美人的柔美形象,充满了生活的细腻。
- 一笑扶将寿斝:以轻松的语调结束,带出祝寿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男萱草:象征生育和母性。
- 榴花:象征美好与繁荣。
- 宝月:象征明亮和希望。
- 银河:象征梦想与理想的追求。
- 美人:象征柔美与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中提到“榴花”? A. 庭下宜男萱草
B. 墙头结子榴花
C. 美人睡起绿云斜
D. 宝月曾修玉斧 -
“非烟非雾富平家”意指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真实的生活
C. 清新的环境
D. 幸福的家庭 -
诗中提到的“寿斝”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祝贺
B. 招待
C. 祭祀
D. 送别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洪咨夔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和人情的温暖,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柔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洪咨夔相关传记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