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皇后阁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太液轻澌泮,温明霁日融。
菜流芳荇碧,花颂瑞椒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轻柔的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温暖的阳光透过晴朗的天空洒在大地上。水中漂浮着芳香的水草,岸边的花朵绽放着鲜艳的色彩,仿佛在歌颂着美好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液:指的是太液池,位于北京,是皇家园林中的一部分。
- 轻澌泮:轻轻的水波荡漾,泮指水面。
- 温明:温暖而明亮的阳光。
- 霁日:晴朗的日子。
- 菜流:水草飘浮在水面。
- 芳荇碧:芳香的水草,色泽碧绿。
- 瑞椒红:瑞指吉祥,椒红指红色的花朵。
典故解析:
- 太液池: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象征着富贵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 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1090年-1154年),字子英,号穷睇,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和自然,往往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典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端平三年春天,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首句“太液轻澌泮”,描绘了太液池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情景,生动地传达了春日的温暖气息。接下来的“温明霁日融”则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明亮。随后“菜流芳荇碧”,运用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水面漂浮的香草,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而最后一句“花颂瑞椒红”则用“颂”字,赋予了花朵以生命与情感,宛如在欢歌盛赞春天的到来。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春日的美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赞美,给人以愉悦的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液轻澌泮:描绘太液池上轻柔的水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温明霁日融:强调春天的温暖阳光,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菜流芳荇碧:描绘水面上芳香的水草,表现春天的生机。
- 花颂瑞椒红:用“颂”的方式来表达花朵的绚丽,赋予花朵以声音,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菜流芳荇碧”,将水草比作芳香的存在。
- 拟人:如“花颂”,让花朵具有人性,增添了情感的色彩。
- 对仗:首句和次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液:象征富贵与优雅的自然景观。
- 水波:象征柔和与宁静的心境。
- 水草:象征生机与芳香。
- 花朵:象征美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太液”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宫殿
- B. 湖泊
- C. 皇家园林
- D. 山川
-
诗中的“菜流芳荇碧”描述的是?
- A. 水面的波光
- B. 漂浮的水草
- C. 盛开的花朵
- D. 阳光的温暖
-
诗中表现春天的情感主要是?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洪咨夔的《端平三年春帖子词·皇后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