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亨甫寿乐堂澹庵各一首 澹庵》
时间: 2025-01-27 03:2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西老澹庵,高节湛秋水。
君庵亦澹名,闻其风兴起。
一径窈柏竹,八窗秀荃芷。
意行袭幽芳,燕坐鉴碧泚。
铜炉古钟磬,瓦研素屏几。
玄根息芸芸,泰宇安止止。
大羹及玄酒,不入世人齿。
床头周易在,更与参妙理。
白话文翻译:
在江西的老澹庵,清高的气节如同秋水般澄澈。
你的庵也有“澹”这个名字,听说它的风韵兴起。
小径幽深,两旁是柏树和竹子,八扇窗户外则盛开着秀丽的荃草和芷草。
我在这里意行悠然,幽香袭来,燕子在水边的倒影中轻轻栖息。
古铜炉、钟声和磬声相伴,瓦砾上的素屏几上摆放着文房四宝。
我心静如止水,安稳于这浩瀚的宇宙之中。
丰盛的羹汤和美酒,无法引起世人的垂涎。
床头的《周易》在,这里更能参悟其中的妙理。
注释:
- 澹庵: 指清静、淡泊的庵堂,象征隐逸的生活。
- 高节: 高尚的节操。
- 荃、芷: 荃是香草,芷是香草的一种,这里指代芬芳的植物。
- 意行: 内心的行止,精神的追求。
- 燕坐鉴碧泚: 燕子在水中倒影轻坐,形容宁静的景象。
- 铜炉、钟磬: 古代文人用来焚香和打击乐器的器具,象征高雅的生活。
- 玄根: 深奥的根基,指思想的源头。
- 周易: 指《易经》,古代经典之一,包含深奥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子言,号澹庵,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思想倾向于道家和儒家哲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洪咨夔在澹庵隐居时,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他的生活理念相契合,反映出他对文化和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澹庵》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淡泊的隐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清高节操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江西老澹庵”引入,点明了地点和主题,随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秋水、柏竹、荃芷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象征着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燕坐鉴碧泚”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以及他在此环境中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几句提到“床头周易在,更与参妙理”,突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对哲理的深思和对智慧的追求,表明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对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西老澹庵,高节湛秋水。
描绘了澹庵的地理位置和其清高的气节,秋水澄清,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 -
君庵亦澹名,闻其风兴起。
提到与他的庵同名的庵,暗示着这种清高的风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一径窈柏竹,八窗秀荃芷。
描绘了庵外的小径和窗外的植物,展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意行袭幽芳,燕坐鉴碧泚。
诗人沉浸于幽香之中,燕子在水中的倒影中栖息,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铜炉古钟磬,瓦研素屏几。
诗人用古器具营造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境,增强诗的文化气息。 -
玄根息芸芸,泰宇安止止。
诗人强调内心的安宁与宇宙的和谐,表达了他对哲学的思考。 -
大羹及玄酒,不入世人齿。
说明丰盛的食物和美酒对于世人并不重要,表现了对物质的淡泊。 -
床头周易在,更与参妙理。
《周易》在身边,表明诗人对智慧和哲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一径窈柏竹,八窗秀荃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鉴碧泚”描绘了宁静的景象,形象生动。
- 排比: 描述环境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气氛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隐逸生活的理想,以及对自然和哲理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哲理的思考,传达出对清高节操的认同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 清澈、高洁的象征,代表诗人高尚的品格。
- 柏竹: 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诗人的志向。
- 荃芷: 代表自然的芬芳,体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 铜炉、钟磬: 文化和内涵的象征,展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什么样的? A. 喧闹的城市
B. 幽静的庵堂
C. 热闹的集市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周易”是指什么? A. 一部古代医学书籍
B. 一部古代经典哲学书籍
C. 一部古代小说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铜炉、古钟磬”,这些象征了什么? A. 物质享受
B. 文化和内涵
C. 世俗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描述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洪咨夔《澹庵》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观,但洪的作品更注重哲理的追求,而王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