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漕赴召八绝》

时间: 2025-02-04 17:01:09

嘉州过尽又涪州,到处须判十日留。

汲媪畲翁遮道拜,东风未定莫行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范漕赴召八绝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嘉州过尽又涪州,到处须判十日留。
汲媪畲翁遮道拜,东风未定莫行舟。


白话文翻译:

经过嘉州又到了涪州,到处都需要停留十天。
汲水的老妇和打柴的翁遮住道路来拜访,东风尚未稳定,不要出行。


注释:

字词注释:

  1. 嘉州:指今四川省嘉州地区。
  2. 涪州:指今四川省涪陵地区。
  3. 须判:需要决定、安排。
  4. 汲媪:汲水的老妇人。
  5. 畲翁:打柴的老人。
  6. 遮道拜:挡住道路来拜访。
  7. 东风未定:指东风还没有稳定,暗指天气不佳。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范漕赴召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和自然环境。汲媪与畲翁的出现,体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侧面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42-1110),字汝弼,号白云,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明丽,常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作品多展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人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之际。洪咨夔以诗歌作为寄托,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旅行与友谊间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送别场景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诗的开头两句用“嘉州”和“涪州”明确了地理位置,传达出一种行旅的艰辛。诗人提到“须判十日留”,不仅指行程的延误,更隐含了对友人出行的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汲水的老妇人与打柴的老人挡住道路来拜访,形成了一种温馨而又朴实的乡土气息。这样的描写,不仅为诗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最后一句“东风未定莫行舟”,则是对旅行的警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首诗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关心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嘉州过尽又涪州:表达了旅途的延续,暗示着行程的漫长。
  2. 到处须判十日留:指在每个地方都需要停留,显示出出行的不易。
  3. 汲媪畲翁遮道拜: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 东风未定莫行舟:警示自然变化对旅行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安全的深切关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汲媪”和“畲翁”,形成对称的结构。
  • 拟人:东风被描绘为有状态的事物,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行的艰辛与自然的影响,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风:象征着春天和新的希望,也暗示着不确定性。
  2. 汲媪与畲翁:代表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了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了哪两个地方?

    • A. 嘉州和涪州
    • B. 成都和重庆
    • C. 洛阳和汴京
    • D. 南京和苏州
  2. 诗中“东风未定”是什么意思?

    • A. 风吹得很大
    • B. 天气不稳定
    • C. 船已经出发
    • D. 风很温暖
  3.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不在乎
    • B. 关心与祝福
    • C. 生气
    • D. 忘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送别场景和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送范漕赴召八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境上皆有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旅行的艰辛,而后者则侧重于壮丽的山河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洪咨夔相关传记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