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温卿》

时间: 2025-01-22 19:04:51

云散风流不自禁,天涯无路盍朋簪。

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

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

终回一命翩翩驾,独过稽山锻树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余温卿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云散风流不自禁,
天涯无路盍朋簪。
空驰上国青泥信,
谁和南山白石音。
平日离愁宽带眼,
讫春归思满琴心。
终回一命翩翩驾,
独过稽山锻树阴。


白话文翻译:

云彩散去,风流不禁,
天涯海角无路,何以寄情朋簪。
空中驰骋,向着上国传递青泥的信,
谁能共鸣南山的白石之音。
平日里离愁,宽宽地带着眼泪,
直到春天归来,思念满溢琴心。
最终回归一生,翩翩驾临,
独自经过稽山,锻炼在树阴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为什么。
  • 朋簪:朋友的信物,或指寄托情感的对象。
  • 青泥:指青色的泥土,常用于形容遥远的地方或信件的传递。
  • 南山:通常指代高洁的志向或品德。
  • 平日:平常的日子。
  • 宽带:形容眼泪流淌。
  • 琴心:指心中对音乐的感受,或指对情感的寄托。

典故解析:

  • 南山: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理想与志向,代表忠诚与高洁。
  • 稽山:古代名山,象征着高远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了“熙宁变法”。他的诗词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常结合政治、哲学、历史等多重因素。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离愁别绪时的感受,以及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余温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抒发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云散风流不自禁”,似乎描绘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但随即转入对离愁的思索,显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接着,诗人用“天涯无路盍朋簪”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暗示了生活的孤独感。诗中“空驰上国青泥信”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追求的执着,仿佛在传递一种无形的信念。

而“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眼泪与琴心相互交融,形成了情感的共鸣。最后几句,诗人以“终回一命翩翩驾”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暗示人在世间的漂泊与追寻,最终回归本真,回到那份宁静。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散风流不自禁:云彩飘散,风轻盈流动,表达诗人内心的放松与愉悦。
  2. 天涯无路盍朋簪:远在天边,似乎没有路可走,寄情于朋友的信物,寓意孤独与思念。
  3. 空驰上国青泥信:心中想念的情感,如同空中驰骋的信件,传递着对友人的问候。
  4. 谁和南山白石音:谁能与我共鸣南山的高洁与志向,表达对知音的渴望。
  5. 平日离愁宽带眼:平常日子里,离愁如宽带般涌现,眼泪似乎无法控制。
  6. 讫春归思满琴心:春天归来,思念充满了琴心,形象地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7. 终回一命翩翩驾:最终回到人生的归宿,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态度。
  8. 独过稽山锻树阴:独自走过稽山,在树阴下锻炼心灵,隐喻对人生的深思熟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信件,生动形象。
  • 对仗:如“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在繁忙生活中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情感真挚,思考深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轻盈。
  • 南山:象征理想与高洁的品德。
  • 琴心:象征对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稽山:象征高远的志向与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涯无路盍朋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孤独与思念
    • B. 欢快与愉悦
    • C. 忧伤与痛苦
  2. “平日离愁宽带眼”中的“离愁”指的是什么?

    • A. 离别的愁苦
    • B. 对未来的忧虑
    • C. 对过往的怀念
  3. 诗中“南山”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志向与高洁
    • C. 孤独

答案:

  1. A. 孤独与思念
  2. A. 离别的愁苦
  3. B. 志向与高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王安石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感。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各自风格与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