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 蟋蟀》
时间: 2025-01-11 09:0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宵吟 蟋蟀》
早凉天,天欲暝。
藻井桐阴青冷。
颓墙外,正机杼缫缫,
做番凄景。
一声尖一声紧。
只有离人怕听。
易添恨,恨渺渺予怀,
天涯路梗。
还问王孙,何自苦悲秋成病。
替螀絮雨,对蚻啼咽,
有几许情韵,都在梦初醒。
倾耳惊心,更深人静。
最难忘鸦髻儿时,
篱落呼灯弄霜影。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夜晚,天气渐凉,天色即将暗下来。
藻井上,桐树的阴影显得青冷。
在颓废的墙外,正有机杼的声音在缫缫,
织出一幅凄凉的景象。
一声尖锐一声紧促,
只有离别的人最怕听见。
容易增添恨意,恨意如细雨入怀,
在天涯的旅途中感到阻滞。
我还问王孙,你为何独自苦于秋天的病痛?
替那蟋蟀在雨中悲鸣,
对着蚂蚱的啼叫,有多少情意,
都在梦初醒的瞬间。
倾耳细听惊心,更深夜静。
最难忘的是儿时的鸦髻,
篱落呼灯下弄霜的影子。
注释
- 藻井:指古代建筑的天花板,通常用来装饰。
- 机杼:织布机的部件,象征着劳动和生活的日常。
- 王孙:古时多指高贵之人,诗中可指代思念的人。
- 螀:蟋蟀,寓意孤独与悲凉。
- 蚻:蚂蚱,表达自然环境中的生命与悲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其诗风清新而富有情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秋宵吟 蟋蟀》创作于秋季,恰逢蟋蟀鸣叫的季节,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秋宵吟 蟋蟀》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感伤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时光流逝与离别带来的情感波动。开头的“早凉天,天欲暝”便让人感受到秋天夜晚的清冷,紧接着的藻井与桐阴则增添了空间的深邃感,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中借助蟋蟀的鸣叫,表达了离人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
“易添恨,恨渺渺予怀”一句,情感愈发深沉,诗人通过恨意的细腻描绘,揭示了内心的苦楚与无助。尤其是在“替螀絮雨,对蚻啼咽”中,螀与蚻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的孤寂与悲哀。最后的“最难忘鸦髻儿时”则蕴含着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人对童年时光的珍视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体现了秋天特有的凄美与思绪,展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对生命与情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凉天,天欲暝。
描述了秋天的夜晚,天气渐凉,夜幕将至。 -
藻井桐阴青冷。
藻井的阴影与青冷的桐树形成一种清冷的氛围。 -
颓墙外,正机杼缫缫,
颓废的墙外,传来织布机的声音,生活的气息。 -
做番凄景。
织出了一幅凄凉的景象,象征着孤独与悲哀。 -
一声尖一声紧。
蟋蟀的鸣叫声分外尖锐,令人心生不安。 -
只有离人怕听。
离别的人最怕听到这样的声音,暗示了情感的脆弱。 -
易添恨,恨渺渺予怀,
恨意轻易滋生,恨意如细雨入怀,情感愈发复杂。 -
天涯路梗。
旅途多艰,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阻滞。 -
还问王孙,何自苦悲秋成病。
对王孙的问询,表达出对其悲伤的关注。 -
替螀絮雨,对蚻啼咽,
描绘蟋蟀在雨中悲鸣,与蚂蚱的啼叫交融。 -
有几许情韵,都在梦初醒。
多少情感都在梦中初醒的瞬间,流露而出。 -
倾耳惊心,更深人静。
倾耳细听,不禁惊心,夜深人静,情感愈发浓烈。 -
最难忘鸦髻儿时,
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感慨万千。 -
篱落呼灯弄霜影。
童年时光中的温暖场景,带着清冷的霜影。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暗示了离别者的无奈与思念。
- 对仗:如“尖一声一声紧”,强调了声音的急促与情感的紧张。
- 意象:通过“藻井”、“桐阴”、“颓墙”等意象,构建出秋天夜晚的孤寂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感受,感叹生命的无常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收获与凋零,寓意人生的无常。
- 蟋蟀:代表孤独与悲伤,联系到离别的情感。
- 桐阴:暗示阴凉与悲凉,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梦初醒:象征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秋宵吟 蟋蟀》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夜晚?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填空题:
诗中“只有离人怕听”表达了__的情感。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王孙”是指诗人的朋友。 (对/错)
答案
- C. 秋天
- 离别与孤独
- 错 (王孙是对高贵之人的称呼,暗示思念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慎仪 vs. 杜甫: 二者均在作品中表现孤独与思念,但张慎仪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