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 和白石自制曲》
时间: 2025-01-11 08:51: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窗虚,苣蜡皎。梦醒秋堂羁悄。还依枕正雾雨冥迷,砌虫咽晓。理愁丝,似乱葆。倦客三年江表。消凝处,是荡晚荒波,际天衰草。瘦尽青山,未办得一丘送老。病侵潘令,恨极江郎,揽镜鬓霜绕。天末凉风早。满目江湖,鸿雁信杳。怕高楼细数流光,横竹吹彻怨未了。
白话文翻译:
窗外水波荡漾,蜡烛光辉映照。梦中惊醒,秋天的厅堂显得孤寂。还依旧躺在枕头上,雾雨朦胧,虫鸣声在清晨显得微弱。愁绪如同纷乱的丝带,缠绕不清。身为旅客在江边已三年,心中满是消沉之感,眼前唯有荒凉的晚波,天际衰草凋零。青山已经瘦削,却没有一块土地可以安身养老。病痛缠身,心中怨恨江郎,照镜子时鬓发已灰白。天边的凉风吹得早,眼前江湖一片模糊,鸿雁的信号已然消失。我害怕在高楼上细数流逝的光阴,竹笛声传来,怨恨似乎无尽无了。
注释:
- 水窗:窗外的水面,泛起涟漪。
- 苣蜡:古代用蜡烛照明,暗示夜晚的光亮。
- 羁悄:羁留的孤独。
- 砌虫:指在砖石铺成的路旁的虫鸣。
- 倦客:疲倦的旅人。
- 潘令:指潘江,寓意文人。
- 江郎:指江湖中人,与“江郎才尽”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抒发情感,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其作品多关注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在孤寂的环境中思考自己的生活与遭遇,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朱祖谋的《秋宵吟》和《白石自制曲》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开头的“水窗虚,苣蜡皎”,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的夜晚场景,水波映照着烛光,仿佛为这个凄清的环境增添了一丝温暖。而梦醒后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梦醒秋堂羁悄”得以体现,诗人似乎在梦中寻求安慰,却在醒来后再次陷入寂寞的思考中。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出色,尤其是“瘦尽青山,未办得一丘送老”一句,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安身之所的渴望。最后一句“横竹吹彻怨未了”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流光易逝,怨恨却难以消除,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窗虚,苣蜡皎:描绘秋夜的宁静,水面反射蜡烛的光辉。
- 梦醒秋堂羁悄:梦醒后,秋天的堂屋显得格外寂寞。
- 理愁丝,似乱葆:愁绪缠绕,像是纷乱的丝带。
- 倦客三年江表:身为旅客,三年漂泊在江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乱葆,形象且生动。
- 拟人:虫鸣声在清晨显得微弱,生动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秋夜孤独感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流露出深厚的乡愁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流逝的时光与生命的变迁。
- 蜡烛: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青山:代表自然与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窗虚”意指: A. 窗外的水波荡漾 B. 窗户的虚幻 C. 水面上没有影子
答案:A
-
“瘦尽青山”的意思是: A. 青山变得更加美丽 B. 青山的景色消失 C. 青山变得衰弱
答案:C
-
诗中“横竹吹彻怨未了”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怨恨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的情感,通过月夜的意象,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但朱祖谋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奈,杜甫则更具社会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