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送新城交代李达善)》
时间: 2025-01-11 17:5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药香残,缘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白话文翻译:
红色花药的香气渐渐消散,细竹枝上泛着嫩绿的色泽。春天已经过去,我该去哪里寻找春天的消息呢?绣好的鞍子刚刚放上马背,轻快的马蹄声响起,抬头一看,仿佛离长安不远了。告别的酒没有情意,哭泣的妆容充满了怨恨。山城在傍晚时分,夕阳的光辉逐渐消退。清澈的江水远望,带着寒烟,锦鳞离去后,我又该向谁询问呢?
注释:
- 红药:指的是红色的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缘筠:竹子的藤蔓,表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绣鞍:精美的马鞍,象征着出行的准备。
- 长安:古代大都,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别酒:告别时饮用的酒,表达离情。
- 啼妆:因悲伤而哭泣后化的妆,表现离别的伤感。
- 山城:指代诗人所处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浙,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其诗风常常带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李浙为送别友人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交际的特点和人们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在字里行间中渗透出一种浓烈的离愁别绪。开篇便以“红药香残”引入,描绘出春天的凋零,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随着“春归何处寻春信”的疑问,显露出一种失落感。
接着,诗人通过“绣鞍初上马蹄轻”的描写,展现出即将出发的轻快与期待,然而“举头便觉长安近”却让人意识到前方的归宿不再遥远,暗示着离别的迫近。接下来的“别酒无情,啼妆有恨”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酒的无情与妆容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悲伤。
最后,诗人以“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结束,全诗在淡淡的忧伤中落幕,清江的寒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锦鳞的去往则引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追问。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文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药香残:引出春天的气息,但已近尾声。
- 缘筠粉嫩:春天的美好仍在,但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春归何处寻春信: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 绣鞍初上马蹄轻:准备出发的轻快,象征着新的旅程。
- 举头便觉长安近:离别的现实感,暗示归途的紧迫。
-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表达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 山城向晚斜阳褪:傍晚时分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清江极目带寒烟:远望江水,表达孤独与惆怅。
- 锦鳞去后凭谁问: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结尾留有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药香残”比喻春天的离去。
- 拟人:如“别酒无情”,赋予酒以感情。
- 对仗:如“绣鞍初上马蹄轻”与“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出离愁别绪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药: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绣鞍:出行的准备,暗示新的开始。
- 山城:离别的地方,带有乡愁的意味。
- 长安:理想的归宿,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寒烟:孤独与惆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药香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喜悦
- D. 愤怒
-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 A. 酒的味道
- B. 离别的痛苦
- C. 友谊的深厚
-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清江”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快乐
- D. 春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李煜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相见欢》中的离愁与《踏莎行》相似,都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展现离别的痛苦。
- 李白的《将进酒》则以豪放的方式表达离别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