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儒字韵二首》

时间: 2025-04-27 18:59:30

人才长与世相疏,若谓无才即厚诬。

方朔长身无饭吃,人间饱死几侏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弃疾《再用儒字韵二首》

人才长与世相疏,
若谓无才即厚诬。
方朔长身无饭吃,
人间饱死几侏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人才与社会常常疏远,若说没有才华那是极大的诬陷。方朔身材高大却没有饭吃,世上却有多少侏儒因饱食而死呢?

注释:

  1. 人才:指有才华的人。
  2. 长与世相疏:长期与社会保持距离,指人才不被重用。
  3. 厚诬:严重的误解或诬陷。
  4. 方朔: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性格豪放,身材高大。
  5.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通常指身体发育不全的人。

典故解析:

方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其身材高大而著称。诗中提到其“无饭吃”,暗指虽然有才华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生活保障。而“侏儒”则象征着那些虽然在生活中得到了满足,却在精神和才华上却是缺失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多次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人才的流失和被埋没感到痛心,借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再用儒字韵二首》深刻地反映了人才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指出人才与社会的疏离,这种疏离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对人才的漠视和不重视。诗中提到“方朔长身无饭吃”,通过方朔的比喻,强调了尽管有才华的人可能面临生活的困境,但世上却有些人即便在物质上富足,却在精神和才华上贫乏。这样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社会对真正有才华之人的冷落。

整首诗以一种讽刺和批判的口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对人才的不重视,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命运的关切。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和无奈感,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才长与世相疏:人才与世俗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才得不到重用。
  • 若谓无才即厚诬:如果说他们真的是没有才华,那简直是一种严重的诬陷。
  • 方朔长身无饭吃:方朔虽然高大,却没有食物,象征着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生活保障。
  • 人间饱死几侏儒:世上有多少侏儒却因过度享受而死,讽刺那些不具备真正才能的人反而在社会中占据了位置。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方朔”和“侏儒”的对比,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
  • 讽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反映出诗人对人才命运的无奈和愤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社会人才流失和冷落的担忧,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才:象征智慧和才能,反映社会对人才的不重视。
  • 方朔:象征有才之士,反映其身世与遭遇的悲剧。
  • 侏儒:象征物质富裕但精神贫乏的人,体现出社会的失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再用儒字韵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人才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C. 对战争的描绘
    D. 对爱情的思考

  2. “方朔长身无饭吃”这句中的“方朔”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古代的智者
    C. 身材高大的人
    D. 一位皇帝

  3. 诗中提到的“侏儒”主要象征: A. 生活贫困的人
    B. 身体发育不全的人
    C. 物质富裕但精神贫乏的人
    D. 受人尊敬的人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陆游的诗歌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人才与社会关系的反思,而陆游则多了一份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坚守。辛弃疾的语言更为直接,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陆游则多了一些感伤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