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笳鼓归来》
时间: 2025-01-11 05:24:00意思解释
满江红·笳鼓归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白话文翻译
笳鼓声响归来,我高举鞭子问道,你的境况如同诸葛亮吗?人们说,五月匆匆而过,渡过泸水深入敌境。白色的羽毛在风中飞舞,貔虎的吼声震天,青溪的道路被阻断,猩猩和鼯鼠悲鸣。早就有红尘一骑在平冈上落下,急于传递捷报。三万卷书的兵法,都是龙韬的客人。虽说未能获得太多,但我对文章仍有力。将诗书带在马上,笑着驱赶敌人的锋镝。明年金印的成就如同斗大,貂蝉却依然自我遮掩。待到功勋业绩达到云端,浯溪的石头将会铭刻。
注释
- 笳鼓: 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
- 诸葛: 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匆匆: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渡泸: 指渡过泸水,象征征战的艰难。
- 貔虎: 比喻猛兽,象征敌人的凶猛。
- 猩鼯: 指猩猩和鼯鼠,象征悲鸣之声。
- 平冈: 指平坦的山冈,象征安静之处。
- 龙韬: 指《龙韬》兵法,古代兵书。
典故解析
- 诸葛亮: 以其智谋著称,代表着智慧与权谋。
- 貂蝉: 传说中的美女,象征隐忍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与忧虑。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国难当头,他渴望为国效力,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笳鼓归来》通过激昂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内心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诗中以“笳鼓归来”开头,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将士归来的场景与急迫的情感紧密结合。接着提到诸葛亮,暗示自己亦有报国之志,令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
诗中多次运用对比,如“白羽风生貔虎噪”,将自然景象与战争场面相结合,增强了诗的冲击力与情感深度。“三万卷,龙韬客”则表明作者对兵法的渴求和对战局的关注,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最后,诗人以隐喻的手法描绘了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功勋的渴望及理想的坚定。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出辛弃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笳鼓归来: 表达了战争结束后归来的激动。
- 举鞭问何如诸葛: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渴望像他一样为国效力。
- 人道是匆匆五月: 反映出时间的急促与战斗的紧迫感。
- 渡泸深入: 象征艰难的征程。
- 白羽风生貔虎噪: 描绘战斗的紧张氛围。
- 青溪路断猩鼯泣: 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伤和无奈。
- 早红尘一骑落平冈: 反映出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
- 捷书急: 表达了急于传递捷报的心情。
- 三万卷,龙韬客: 强调对兵法的重视。
- 浑未得,文章力: 表达诗人对才华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与战争相结合,增强表现力。
- 拟人: 让猩鼯泣,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 增强了艺术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笳鼓: 战争与归来的象征。
- 白羽: 代表勇士与战斗。
- 青溪: 象征阻碍与艰难。
- 金印: 代表功勋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笳鼓归来”中的“笳鼓”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乐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诸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诸葛瑾
C. 诸葛亮的兄弟
答案: A -
“金印明年如斗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成就的期待
B. 对金钱的渴望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反映了相似的英雄豪情。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同样展现了对理想与美好未来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满江红·笳鼓归来》 vs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偏向于战斗的激昂,而苏轼则更显悠闲的哲理。
参考资料
- 《辛弃疾集》: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了解其创作风格。
- 《宋词三百首》: 经典宋词选集,提供背景和注释。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