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

时间: 2024-09-19 22:12:33

句曲山中古洞天,金堂玉室地相连。

方当遽子知非日,已过茅君得道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茅山
滕宗谅 〔宋代〕

句曲山中古洞天,
金堂玉室地相连。
方当遽子知非日,
已过茅君得道年。

白话文翻译:

在句曲山上,有古老的洞天,
金色的殿堂与玉石的房室相连。
如今你应该明白,这不是寻常的日子,
茅君得道的年岁已经过去了。

注释:

  • 句曲山:句曲山是道教名山,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 古洞天:指的是古老的道教洞府,常被视为修道者的隐居之所。
  • 金堂玉室:形容道教宫殿的华美,金堂指金色的殿堂,玉室指玉石制成的房间。
  • 方当:正当、适合的意思。
  • 遽子:急速、迅速的意思。
  • 知非日: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日子。
  • 茅君:指的是茅山的开山祖师,得道的年岁。

典故解析:

“茅君”指的是茅山的道教始祖,通常与修道成仙的故事相联系。茅山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诗中提到的“得道年”指的是修道者为了成道而努力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滕宗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游览茅山时所作,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修道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茅山》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茅山的深厚情感。诗中“句曲山中古洞天”和“金堂玉室地相连”,描绘了茅山的神秘与庄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在此处不仅欣赏美景,更在思考人生与修道的意义。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直指修道之人早已不再是平常人,强调了得道的艰辛与珍贵,同时带有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句曲山中古洞天:描绘了茅山的古老与神秘,暗示其作为修道之地的悠久历史。
    • 金堂玉室地相连:表现了道教殿堂的辉煌,象征着道教文化的高尚与纯洁。
    • 方当遽子知非日:提醒读者要意识到此地的特殊意义,暗含对修道者的期许。
    • 已过茅君得道年:强调修道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鼓励人们珍惜修道的机会。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中“古洞天”与“金堂玉室”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金堂与玉室象征着道教的高贵与精神追求。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尊重,强调修道者的辛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递出一种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古洞天:象征修道者的隐居与追求,代表着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
  • 金堂玉室:代表道教的精神殿堂,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句曲山的古洞天主要象征什么?

    • A. 道教的衰退
    • B. 修道者的隐居
    • C. 世俗的繁华
  2. “金堂玉室地相连”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道教文化的辉煌
    • C. 人生的无常
  3. 诗中提到的“茅君”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道教的开山祖师
    • C. 诗人的好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居生活的美,但更注重自我的内心感受;而滕宗谅的《游茅山》则强调道教文化及其修道者的精神追求,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