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祁阳题县驿》
时间: 2025-04-28 00:2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祁阳题县驿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垂垂白发老相催,末路崎岖毂又推。
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
休思往事骖鸾去,恍类前身化鹤回。
行尽潇湘春林脉脉,故人惟有道边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老年的感慨与旅途的艰辛。白发苍苍,老年的我被时间催促着,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历经千里,面对更为严酷的霜雪之苦,十年来我又回到了这瘴气弥漫的故乡。不要再去追思往日的美好,那些曾经的骖鸾(高贵的马车)早已逝去,仿佛我前世化作的仙鹤也已不再。一路走来,春天的潇湘绿林依旧绵延,而唯一陪伴我的,只是道边的梅花。
注释:
- 垂垂:形容年老,头发渐白。
-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
- 老相催:老态催促,暗示时光流逝。
- 毂又推:车辆的轮子在崎岖的路上滚动,形容旅途艰辛。
- 瘴乡:指空气不清新、环境恶劣的地方。
- 骖鸾:古代传说中的华美马车,象征美好的往事。
- 恍类前身:恍惚间仿佛回到前世。
- 潇湘:指湘江流域,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道边梅:指路旁的梅花,象征孤独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君可,号柔白,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李曾伯晚年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宿祁阳题县驿》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李曾伯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垂垂白发老相催”引出,直截了当地展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以“末路崎岖毂又推”描绘了旅行的艰难,结合“万里备更霜雪苦”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暗示着他在生活中遭遇的苦难。
而“十年重入瘴乡来”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复杂的情感,既有归属感又有对环境的无奈与不满。接下来的“休思往事骖鸾去”,则是对往事的放下与释然,表明诗人已不再追忆过去的辉煌,选择面对现实。最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孤独的梅花,既是对潇湘美景的赞美,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垂白发老相催:年老的我白发苍苍,感受到时间的催促。
- 末路崎岖毂又推: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感受到旅途的艰辛。
- 万里备更霜雪苦:经过千里的旅程,忍受着更恶劣的霜雪。
- 十年重入瘴乡来:经过十年,我又回到了瘴气弥漫的故乡。
- 休思往事骖鸾去:不要再追思过去的美好,曾经的辉煌已逝。
- 恍类前身化鹤回:恍惚间感觉自己前世化作仙鹤。
- 行尽潇湘春林脉脉:一路走过潇湘的春天,绿林依旧。
- 故人惟有道边梅:唯有道旁的梅花陪伴着我,象征坚韧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骖鸾”比喻往事的美好,用“鹤回”比喻对往事的眷恋。
- 对仗:如“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寄托了对孤独和坚韧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霜雪: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困苦。
- 梅花:象征孤独、坚韧和希望,是诗人对生命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李曾伯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提到的“骖鸾”指的是什么?
- A. 高贵的马车
- B. 一种鸟
- C.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道边梅”象征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孤独与坚韧
-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江雪》 - 柳宗元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宿祁阳题县驿》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虽然背景不同,但都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