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感赋六首》
时间: 2025-01-11 02:5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羊城感赋六首
战台祠庙岿然存,
双阙嵯峨耸虎门。
谁似伏波饶将略?
犹闻蹈海报君恩。
要荒又议珠崖弃,
霸业弥思纛屋尊。
最是凋零苏武节,
无人海外赋招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羊城(广州)的一些历史景观与英雄事迹。作者提到战台祠庙依然矗立,它的双阙高耸入云,显得威武雄壮;谁能够像伏波(即东汉的名将马援)那样拥有如此杰出的军事才能?仍然能听到他曾在海上为国家效劳的故事。虽然有些地方荒凉,但珠崖的事迹却仍被人们讨论;一代霸业的辉煌在如今的气氛中显得渐渐模糊。最令人感慨的是苏武的忠贞精神,如今却无人再为其赋诗招魂。
注释
- 战台祠庙:指战台祠,纪念历史上的英雄。
- 双阙:指两座高耸的建筑,象征着权威与威严。
- 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曾经在海上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 珠崖:指与珠江相关的地名,象征着广州的地域文化。
- 苏武节:苏武是汉朝的忠臣,因忠贞不屈而著名,象征着忠诚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遵宪(1848-1905),字季刚,号白华,清末著名诗人、政治家,曾留学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有深刻的思考与影响。他的诗歌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压力、内有困扰的历史背景。诗中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广州的历史遗迹与英雄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与对历史的反思。开头提到的“战台祠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召唤。双阙的崇高象征着过去的辉煌,而“谁似伏波饶将略”的疑问则流露出对当代将领的失望与期望。
诗中通过对珠崖的提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与对历史的追忆。作者以“霸业弥思纛屋尊”展现了对过去英雄气概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最后提到的“苏武节”则是对忠诚与坚韧的赞美,令人感叹如今的忠诚似乎已不再。
整首诗在表现历史沉重感的同时,融入了对现实的深思,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无奈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广阔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战台祠庙岿然存:战台祠庙屹立至今,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不灭。
- 双阙嵯峨耸虎门:双阙高耸,描绘出广州的雄伟风貌。
- 谁似伏波饶将略:感慨历史英雄的稀缺,表达对当代将领的失望。
- 犹闻蹈海报君恩:提到伏波为国效劳的事迹,彰显忠诚。
- 要荒又议珠崖弃:虽然有些地方荒凉,但珠崖的事迹依然被人讨论。
- 霸业弥思纛屋尊:昔日的辉煌霸业,如今渐渐被遗忘。
- 最是凋零苏武节:对苏武忠贞精神的怀念,感慨如今年轻人对忠诚的漠视。
- 无人海外赋招魂:无人再为过去的英雄赋诗招魂,显得孤独而无奈。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岿然存”与“耸虎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通过历史的对比,突出当代的无奈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与对当代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忧虑与对忠诚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台祠庙:历史与记忆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荣光与英雄。
- 双阙:权威与雄伟的象征,体现出城市的风貌与历史。
- 伏波:忠诚与勇气的象征,代表着历史英雄的精神。
- 苏武节:坚韧与忠贞的象征,展现出对忠诚精神的追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遵宪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马援
C. 苏武 -
“战台祠庙岿然存”中的“岿然”是什么意思? A. 高大
B. 坚固
C. 雄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均有历史的追忆与对家国的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黄遵宪与李白的作品,两位诗人在历史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李白的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而黄遵宪则更注重历史的沉思与现实的反思,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黄遵宪诗文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黄遵宪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