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有赠》
时间: 2025-01-11 05:1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珠帘·有赠
作者:曾廉 〔清代〕
少年情绪芳春景。映红粉万树名花无影。
多少水红衫,煖酒还煎茗。
散尽笙歌田水在,想顽福天加非幸。
何幸。得日闭柴扉,万端冰冷。
几处院落楼台,恁排场许阔,画成非饼。
为汝脱牢笼,凭任情游骋。
骆马樊姬终竟去,那得不头低心肯。
争肯。更别抱琵琶,仍作浮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少年的情感。春天的景色如同红粉般美丽,却似乎没有名花的影子。多少身着水红衣衫的人们,饮着温酒,煮着茶。
欢歌散尽后,田野的水依然在流淌,想来这份快乐并非全靠运气。
何其幸运,日子里闭上柴扉,却感到无比寒冷。
几处院落楼台,居然有如此奢华的排场,仿佛画成的饼一样。
为了你,我愿意打破牢笼,让你随心所欲地游玩。
骆马和樊姬终究离去,怎能不低下头,心里难以释怀?
怎能愿意?更别再抱着琵琶,依旧是那浮萍般的生活。
注释
- 情绪芳春景:春天的美好情感。
- 水红衫:指水红色的衣服,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
- 煖酒:温热的酒,代表温暖和欢快的气氛。
- 笙歌:指乐声和歌唱,象征欢庆的场合。
- 牢笼:比喻束缚,指生活的桎梏。
典故解析
- 骆马樊姬:骆马和樊姬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着美好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笔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表现了年轻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真珠帘·有赠》通过春天的景象和青春的情感,展现了年轻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却又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欢歌的散尽,田水依旧流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快乐的短暂。词中通过“得日闭柴扉,万端冰冷”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寒冷,尽管外界景色如画,内心却感到无比凄冷。
“几处院落楼台,恁排场许阔,画成非饼”这句则突显了对奢华生活的讽刺,表面上的繁华背后是内心的空虚。最后,词人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怀念,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法得到的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次分明,以简单的自然景象引出复杂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生命题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情绪芳春景:开头引入春天的美好,通过少年情感的描写,营造出轻快的氛围。
- 映红粉万树名花无影:描绘春景中盛开的花朵,寓意着青春的美丽与瞬息。
- 多少水红衫,煖酒还煎茗:通过年轻人饮酒作乐的场景反映出生活的欢快。
- 散尽笙歌田水在:欢庆后的空虚与现实感,暗示快乐的短暂。
- 想顽福天加非幸: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思考。
- 何幸:感慨命运的无常,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得日闭柴扉,万端冰冷:描绘内心的孤独与寒冷,尽管外界美丽。
- 几处院落楼台:对豪华生活的讽刺与反思。
- 为汝脱牢笼,凭任情游骋: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为爱人追求美好。
- 骆马樊姬终竟去: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 争肯:对自我内心的质疑与挣扎。
- 更别抱琵琶,仍作浮梗:暗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梗”,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漂泊感。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添了诗词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诗意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探讨了青春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景: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水红衫:代表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
- 笙歌:象征欢庆与快乐的生活。
- 牢笼:比喻束缚与限制,反映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曾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词中提到的“骆马樊姬”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自由
- B. 忧伤与孤独
- C. 虚幻与失落
- D. 友情与爱情
-
诗中“何幸”的意思是:
- A. 多么幸福
- B. 何其幸运
- C. 幸福的生活
- D. 不幸的遭遇
答案
- B. 曾廉
- A. 美好与自由
- B. 何其幸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忧伤。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毛泽东): 反映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真珠帘·有赠》
- 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时代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