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游人拾翠不知远》
时间: 2025-01-11 08:1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圣朝·游人拾翠不知远
作者: 马子严 〔宋代〕
游人拾翠不知远。
被子规呼转。
红楼倒影背斜阳,
坠几声弦管。
荼香透,海棠红浅。
恰平分春半。
花前一笑不须慳,
待花飞休怨。
白话文翻译
游人们在山水之间采撷翠绿,不知不觉已走远。
被子规鸟的啼叫打断了思绪。
红楼的倒影映衬着斜阳,
传来几声乐器的低鸣。
淡淡的荼香飘散,海棠花色泽虽浅。
正是春天一半的时节。
在花前微笑,无需吝惜,
等到花瓣飘落时,不必怨恨。
注释
- 翠:指青绿色的植物或山水,象征春色。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鸣声凄美而被称为“子规”。
- 红楼:指红色的楼阁,常用于描写美丽的景色。
- 弦管:乐器的统称,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 荼香:指茶花的香气。
- 海棠:一种花,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慳:吝惜,不愿意给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子严,字子严,号白云居士,活跃于宋代。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游人采摘春色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圣朝·游人拾翠不知远》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开篇“游人拾翠不知远”描绘出游人沉浸在春色之中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而被子规的啼叫则打破了这种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红楼倒影背斜阳,坠几声弦管”通过描写暮色中的红楼和悠扬的乐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让人明白在美好时光中应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两句“花前一笑不须慳,待花飞休怨”则传达出人生哲理:要懂得珍惜当下的美好,笑对人生的无常,不必对花瓣的飘落感到遗憾。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正是诗人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人拾翠不知远:游人们在山水之间采摘绿色的植物,沉浸在美景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 被子规呼转:杜鹃鸟的啼叫打断了游人的思绪,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回归。
- 红楼倒影背斜阳:描绘了红色楼阁在斜阳下的倒影,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坠几声弦管:乐器的声音低沉而悠扬,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荼香透,海棠红浅:春天的茶花香气弥漫,海棠花虽红却不浓,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淡雅。
- 恰平分春半:正是春天一半的时节,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 花前一笑不须慳:在花前微笑,不必吝惜自己的快乐。
- 待花飞休怨:等到花瓣飘落时,不必怨恨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楼倒影”营造出美丽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时光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诗人以游人的视角,反映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人:象征着生活中的人,代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红楼:代表着美丽的景色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花:象征着青春、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游人”主要在做什么? A. 观景
B. 采摘春色
C. 吃饭 -
“被子规呼转”中,“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鸟
C. 杜鹃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遗憾
B. 珍惜
C. 悲伤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春晓》中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反映了与《贺圣朝》的相似主题: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 《山中问答》则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与马子严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