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余商卿栀子花》
时间: 2025-01-27 03:5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捍不求知色自然,
朝来何许雪华鲜。
如行佛国参知识,
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
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润,
不费熏炉一炷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余商卿栀子花的自然美和诗人对其的赞美。诗人并不追求繁华的色彩,花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清晨的栀子花如雪般洁白鲜艳,仿佛置身于佛国中,参悟着知识的真谛。花的姿态犹如未婚的仙女,更加显得清纯娇美。梅子开始变黄,尽管夜雨仍然下着,游子在外旅途疲倦,想着春天的美好,心中感受到一丝惆怅。低地的花草因山的临近而沾湿,不需要熏香炉的熏陶,栀子花的香气便自然而然弥漫开来。
注释
- 捍:这里指的是“坚守”的意思。
- 求知色:追求知识的色彩,意指追求外在的华丽。
- 雪华鲜:形容花朵如雪般洁白美丽。
- 佛国: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常用于形容心灵的宁静和高洁。
- 未嫁仙姿:形容花如仙女般的姿态,清纯而美丽。
- 梅子已黄:梅子成熟的季节,暗示时间的流逝。
- 征衣润:旅行的衣服沾湿,表达了游子的疲惫与思乡之情。
- 熏炉一炷烟:指香炉上燃烧的香烟,象征着香气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常融入哲理思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咏余商卿栀子花》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受到周围自然景物的启发,表达了对栀子花的赞美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在外游历中的孤独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栀子花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捍不求知色自然”明确了诗人的态度——他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欣赏自然的真实美。接着以“朝来何许雪华鲜”形象地展示了栀子花的美丽,仿佛晨光中的洁白如雪,让人心生喜悦。
诗中的意象交替丰富,既有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哲理的深邃思考。诗人将栀子花比作“未嫁仙姿”,不仅突出了花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纯洁无瑕的情感。随后提到“梅子已黄犹夜雨”,体现了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无奈,游子在外的疲惫与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最后一句“不费熏炉一炷烟”则是对栀子花自然香气的赞美,暗示了真正的美不需要外在的装饰,自然的芬芳便足以打动人心。整首诗在清新之中蕴含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捍不求知色自然:强调内心对美的追求并不依赖于外在的色彩和华丽。
- 朝来何许雪华鲜:描绘栀子花的晨间美丽,形象生动。
- 如行佛国参知识:将欣赏花朵比作参悟佛理,表明自然之美带来的深刻思考。
- 未嫁仙姿益净娟:比喻花的清纯与美丽,提升了其艺术形象。
- 梅子已黄犹夜雨:时间流逝的暗示,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与思乡情怀。
- 客游方倦作春眠:表达游子在外的疲惫和对春天的向往。
- 地卑山近征衣润:环境的描写,表现出细腻的观察与感受。
- 不费熏炉一炷烟:自然的清香自足,强调真实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栀子花比作“未嫁仙姿”,提升了花的美感。
- 拟人:通过描写栀子花的姿态,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结构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与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栀子花:象征纯洁与美丽,代表自然的真实。
- 梅子:时间的象征,暗示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流逝。
- 晨光: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华鲜”指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栀子花
C. 牡丹 -
“未嫁仙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轻浮
B. 清纯
C. 伤感 -
“不费熏炉一炷烟”意味着什么?
A. 需要香料
B. 自然之美
C. 奢华的装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刘过 vs. 苏轼
刘过的诗歌以自然细腻为主,强调内心的感受;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哲理与历史的结合,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