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祖国沉沦三百载,忍看民族日仳离。悲歌咤叱风云气,此是中原玛志尼。
白话文翻译:
祖国已经沉沦了三百年,怎能忍受看着民族日益分离。悲壮的歌声中充满了叱咤风云的气概,这就是中原的玛志尼(指革命精神)。
注释:
- 祖国沉沦三百载:指中国自明朝灭亡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外族统治。
- 忍看民族日仳离:忍看,即不忍心看到;仳离,指分离、离散。
- 悲歌咤叱风云气:悲歌,指悲壮的歌声;咤叱,大声呼喊;风云气,指英雄气概。
- 此是中原玛志尼:中原,指中国;玛志尼,指意大利革命家玛志尼,此处借指革命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革命家,早年参与同盟会,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活动。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长期沉沦的悲痛,以及对民族分离的忧虑,同时呼唤革命精神,希望唤醒民众共同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祖国长期沉沦的悲惨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分离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悲歌咤叱风云气”一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壮与豪情,呼唤着革命精神的觉醒。通过借用玛志尼的形象,作者强调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祖国沉沦三百载”,直接点出了祖国长期遭受外族统治的悲惨历史,表达了作者的沉痛之情。
- 第二句“忍看民族日仳离”,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分离的忧虑,体现了对民族团结的渴望。
- 第三句“悲歌咤叱风云气”,通过悲壮的歌声和叱咤风云的气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与决心。
- 第四句“此是中原玛志尼”,借用玛志尼的形象,强调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风云气”比喻英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借代:用“玛志尼”代指革命精神,使诗歌更具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呼唤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复兴而奋斗。通过描绘祖国沉沦和民族分离的悲惨景象,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同时强调了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沉沦”、“仳离”、“悲歌”、“风云气”、“玛志尼”。
- 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悲壮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以及对革命精神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仳离”指的是什么? A. 分离 B. 团结 C. 繁荣
- 诗中的“玛志尼”指的是什么? A. 革命家 B. 诗人 C. 政治家
- 诗中的“风云气”比喻什么? A. 英雄气概 B. 悲伤情感 C. 自然现象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柳亚子的其他诗作,如《题自画红梅赠周仲华》等,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革命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如黄遵宪的《出军歌》等,展示不同诗人对革命主题的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柳亚子诗选》、《中国近代诗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