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毳服毡冠拜冕旒,谓他人母不知羞!江东几辈小儿女,却解申申詈国仇。
白话文翻译:
穿着毛皮衣服、戴着毡帽的人向着皇冠行礼,称别人为母亲却不知羞耻!江东的年轻一代,却懂得深刻地谴责国家的仇敌。
注释:
- 毳服:用兽毛制成的衣服。
- 毡冠:用毡制成的帽子。
- 冕旒: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礼帽,这里指代皇权。
- 谓他人母:称别人为母亲,这里指代对权贵的屈从。
- 江东:古代地名,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申申詈:深刻地谴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清末民初诗人、政治家,南社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抒发爱国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代,具体时间为十月十日,纪念那拉万寿节。诗中通过对比穿着毡帽的人向皇权行礼与江东年轻一代对国仇的深刻谴责,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年轻一代爱国精神的赞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是穿着毡帽的人对皇权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是江东年轻一代对国仇的深刻理解和谴责。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爱国精神的肯定和期待。诗中的语言简练有力,意象鲜明,情感强烈,充分体现了柳亚子诗歌的特色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毳服毡冠拜冕旒:描述了穿着毛皮衣服、戴着毡帽的人向皇权行礼的场景,象征着对权贵的盲目崇拜。
- 谓他人母不知羞:通过称别人为母亲却不知羞耻的描述,讽刺了那些屈从权贵、丧失自尊的人。
- 江东几辈小儿女:指江东地区的年轻一代,这里泛指江南地区的年轻人。
- 却解申申詈国仇:表达了这些年轻人深刻理解并谴责国家的仇敌,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穿着毡帽的人与江东年轻一代的对比,突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
- 讽刺:通过“谓他人母不知羞”的描述,讽刺了那些屈从权贵、丧失自尊的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爱国精神的肯定和期待,强调了民族自尊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毳服毡冠:象征着对权贵的盲目崇拜。
- 冕旒:象征皇权和权威。
- 江东小儿女:象征年轻一代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毳服毡冠拜冕旒”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A. 年轻人谴责国仇 B. 穿着毛皮衣服的人向皇权行礼 C. 江东地区的风景 D. 年轻人的爱国行为 答案:B
-
诗中“谓他人母不知羞”讽刺的是什么? A. 年轻人的爱国精神 B. 对权贵的盲目崇拜 C. 江东地区的风景 D. 年轻人的责任感 答案:B
-
诗中“江东几辈小儿女”指的是什么? A. 江东地区的年轻人 B. 江东地区的风景 C. 江东地区的老年人 D. 江东地区的权贵 答案:A
-
诗中“却解申申詈国仇”表达了什么? A. 年轻人的爱国精神 B. 对权贵的盲目崇拜 C. 江东地区的风景 D. 年轻人的责任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亚子的其他爱国诗作,如《感事呈毛主席》等。
- 其他近代诗人的爱国诗作,如黄遵宪的《出军歌》等。
诗词对比:
- 柳亚子的这首诗与黄遵宪的《出军歌》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柳亚子的诗更注重对比和讽刺,而黄遵宪的诗则更注重激励和鼓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中国近代诗歌选》
- 《中国近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