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

时间: 2025-01-26 05:30:38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白话文翻译: 皎洁的月亮远远地从暮色中的山后升起,嫦娥的心事恐怕难以询问。世间最能理解悲伤的圆缺变化,只有那方诸(传说中的仙人)的眼泪永不干涸。

注释:

  • 璧月:指皎洁的月亮。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素娥:指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方诸: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指月亮上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觏(约1009-1059),字子美,号东篱,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月思人或感慨人生无常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隐喻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难解的感慨,以及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沉思考。首句“璧月迢迢出暮山”描绘了月亮的皎洁与遥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次句“素娥心事问应难”则引入了嫦娥这一神话人物,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说。后两句“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悲欢离合的理解,以及对永恒不变的情感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璧月”和“迢迢”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遥远,为全诗奠定了超脱尘世的基调。
  • 次句引入“素娥”,通过神话人物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情感深度。
  • 后两句通过对“悲圆缺”和“方诸泪不干”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情感的理解和对永恒情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璧月”,增强了月亮的美丽形象。
  • 拟人:将嫦娥的心事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 对仗:诗中“悲圆缺”与“泪不干”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情感难解的感慨,以及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璧月:象征美丽与遥远,代表超脱尘世的美好。
  • 素娥:象征复杂的情感和难以言说的心事。
  • 方诸:象征永恒不变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仙女 C. 方诸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方诸”象征什么? A. 永恒的情感 B. 复杂的情感 C. 难以言说的心事 D. 超脱尘世的美好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B. 对情感难解的感慨 C. 对世间悲欢离合的理解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李觏的《璧月》都以月亮为题材,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情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