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

时间: 2025-01-26 01:44:48

地近故园有主人,青山不诧往来频。

日蒸大泽成云气,花熳高楼见早春。

洞里危岩暗自碧,沙边飞鹭宛相亲。

凭栏未觉风流画,遮莫藤萝月色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近故园有主人,青山不诧往来频。
日蒸大泽成云气,花熳高楼见早春。
洞里危岩暗自碧,沙边飞鹭宛相亲。
凭栏未觉风流画,遮莫藤萝月色新。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离我的故乡很近,却有了新的主人,青山不再因往来的人而感到惊讶。阳光照射下的大泽上升起云雾,鲜花盛开的高楼映照出早春的景象。在山洞里的危岩暗处,碧色依旧;沙滩边飞翔的白鹭似乎在亲密地交流。倚栏而望,未曾察觉那风流的画面,遮挡住的藤萝下,月色显得格外清新。

注释:

  • 故园:指故乡,这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恒久与安宁,往来频繁的人们则使得青山显得生动。
  • :在此意为太阳照射后,水面上蒸腾起雾气。
  • :即“漫”,形容花开得繁盛、美丽。
  • 相亲:意为亲密、亲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青山”和“白鹭”等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斌是明代的诗人,其诗作多关注自然和乡土,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性。他的创作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陈斌游览峡山寺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故乡情感的寄托,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峡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诗中通过对峡山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地近故园有主人,青山不诧往来频”,通过“故园”与“主人”对比,暗示了人世间的变迁,而青山则永恒存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恋。接下来的描写,阳光蒸腾的云气与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繁华与活力。

后两联则描绘了洞中危岩的安静与沙边白鹭的轻盈,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美感。尤其是“凭栏未觉风流画,遮莫藤萝月色新”,诗人意外地发现了月下藤萝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恍惚与惊喜,仿佛是与自然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感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近故园有主人:描绘了地理位置的亲切感,但同时也暗示了故乡的变迁。
  2. 青山不诧往来频:青山见证了人们的往来,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3. 日蒸大泽成云气:日照下,湖面上蒸腾起云气,生动展现自然景象。
  4. 花熳高楼见早春:高楼上的花朵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5. 洞里危岩暗自碧:描绘山洞内的静谧与深邃,暗示着自然的隐秘之美。
  6. 沙边飞鹭宛相亲:白鹭在沙滩边飞舞,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7. 凭栏未觉风流画:意指诗人在栏杆旁观看,未能注意到周围的美景。
  8. 遮莫藤萝月色新:藤萝下的月光显得格外清新,令人惊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增强诗意。
  • 拟人:青山与白鹭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哲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出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安宁。
  • 白鹭:象征着纯洁与自由。
  • 藤萝: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故园”指的是: A. 诗人的故乡
    B. 一座寺庙
    C. 自然景色
    D. 朋友的家

  2. “凭栏未觉风流画”中,“风流画”的意思是: A. 美丽的景色
    B. 风的流动
    C. 一幅画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峡山寺》与《春江花月夜》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